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201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大纲
2010-01-19
关注掌上高考


  第二部分哲学常识

  1.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运动和发展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

  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内因和外因

  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7)量变和质变

  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8)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3.认识论

  (1)发挥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2)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

  (3)实践

  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4.人生观和价值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

  (4)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5)理想与现实

  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6)社会实践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 < 1 2 3 4 5 6 7 > >> 共 11 页
站长统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