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负责人高考前温馨提示考生
2016-06-02
广东教育考试院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将于6月7-8日举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于6月9日举行。近日,记者就今年考前广大考生和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采访了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该负责人就考试的注意事项对考生作出了具体的温馨提示。

  问:今年我省考生报考情况如何?高校招生计划有何变化?

  答:今年我省高考考生报考总人数73.3万人(其中外省户籍随迁子女考生9500多人),比去年减少2.1万人。目前,各高等学校分省招生计划正在编制中,预计今年全国各有关高校在粤招生计划不少于去年,由于考生人数的减少,总的录取率、本科录取率和一本录取率都会稳中有升。全国各有关高等学校在粤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将编制成《招生专业目录》,于高考结束后、考生填报志愿前发放给考生,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

  问:今年我省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全面实现“平安高考”的目标任务?

  答:建设“平安高考”,是今年普通高考工作的目标任务。为全面实现“平安高考”的目标任务,我省周密部署,精心安排,严格管理,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对普通高考违纪舞弊行为形成严厉惩处的高压态势,全力维护高考公平公正和良好秩序。一是加大考试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考前,针对新形势下高考违纪舞弊特点,教育、工商、公安、信息、保密等部门联合继续开展“净化涉考网络环境”、“打击销售作弊器材”、“净化考点周边环境”、“打击替考作弊”等四个专项行动。高考期间,公安、信息、保密等部门参加高考值班工作,对涉及考试招生的不安定因素,做到提前防范,及时妥善处置,努力为广大考生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二是加强考点安全保卫。考试期间,公安部门将在考点周边加强警力,强化安全防范。在考生进出考点集中时段,将加强巡视监管力度,确保考点周边安全,保障考生安全顺利赴考。三是加强标准化考点建设。今年,我省所有标准化考点都建立了考生身份设别系统和作弊防控系统,考生入场时均需进行指纹信息比对,严防考生替考作弊和利用无线电设备作弊行为。继续使用金属探测仪对考生、考试工作人员进行检查,禁止考生、考试工作人员携带通讯工具等违禁物品进入考场。同时,启动无线电监测车、监测站对考点周边无线电专项电磁环境进行严密监听,防范和打击非法利用无线电设备作弊等行为。四是加大考前检查和考试监控力度。今年,全省550个多考点,2.5万多个考场均建立了电子监控系统,对考试过程实行实时网上远程监控。同时,省教育考试院将派出22个巡视组奔赴全省21个地市及顺德区巡视检查。五是加强考生诚信考试教育。对考生进行广泛深入的诚信考试教育和违纪舞弊处罚警示教育,重点加强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相关法规,所有考生都要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让考生自觉拒绝和抵制考试中的违纪、舞弊行为。六是设立考试违纪行为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为加强考试监督,从严查处各种违规行为,省教育考试院设立了考试违规行为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高考举报电话020-38627821,学业水平考试举报电话020-38627984,举报邮箱gdksygzc@sina.com,2758356929@qq.com,考生如发现考点有违规作弊行为的,可来电来信向省教育考试院反映。

  问:还有几天就要高考了,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考生应该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

  答:在最后冲刺阶段,考生能否保持良好的状态对于能否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非常重要。高考前夕,考生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多加注意,以更好地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一是要调整心理状态,平静面对考试。临考前,要调整好心态,做到张弛有度,合理支配作息时间,不要过分紧张,不要“开夜车”打疲劳战,以免过度消耗,影响考试情绪。要放松过分紧张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平和的心境,稳定的情绪,沉着、从容应考。二是要保持健康体魄,做好身体准备。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腹泻、感冒发烧等疾病的发生,可适当参加一些适度的文体活动,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通过适度的运动进行“减压”,从容应对考试。三是要排除各种干扰,切忌误信传言。要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专心进行复习,排除一切影响学习和考试的各种干扰,绝不能相信社会上、网络上有关“出售高考试题及答案”、“出售作弊器材”、“代考”等的传言或有害信息,避免上当受骗。高考试题及答案印制的保密措施严密,不会出现任何失密、泄密问题,考生切忌存有侥幸心理,因小失大。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7-11-30
中国教育在线 2017-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