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相同保持生源优势
针对“衡中入浙”,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方红峰向媒体表示:“这所学校是应试教育的典型,眼睛里只有分数没有人,跟我们浙江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不符合,我们浙江不需要。”此后,杭州市召开名校校长关于“衡水中学现象”研讨会,研讨衡水中学办学模式是不是当下优秀学校的样板,是不是浙江教育改革所需要的模式。
上述言论引发了“衡中模式”背离素质教育的争论,然而,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却认为,舆论把“衡水模式”之争理解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争是偏离实质的,在当前的升学评价制度之下,我国大多数省市的高中,都没有摆脱应试教育。
而就在“衡中模式”闹得沸沸扬扬的同时,浙江一些民办学校招生问题同样被舆论关注。有媒体报道,杭州民办小学近期现场招生太火爆,有学校录取比例达到20∶1。在此背后,由于浙江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红头文件,并且国务院于2010年把浙江省列为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民办教育发展迅速,该省民办学校教学水平被认为高于公办学校。
据了解,由于公办小学、初中实行学区制,学生就近入学;民办小学、初中没有学区限制,全市招生。而浙江民办教育通常有名校背景,要么为本地企业与名校合办,要么为引进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甚至实行“国际化”的教育模式,规模大教学质量高,升学率较公办学校高很多。因此,浙江实现了教育资源快速流动和教学水平快速提升。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浙江的民办教育招生与“衡中模式”一样,都属于“掐尖”:民办小学、初中因为不受地域限制,往往可以招到好的生源,升学率年年攀升,考上重点的越来越多;公办学校则因为区域限制,生源越来越差。
从这个角度来看,“衡中入浙”表面上是本地素质教育遭遇外地“应试教育”入侵,但实质上是如火如荼的民办教育如何实现教育公平,真正使学生身心受益。舆论在同样评价体系下对不同实现路径的单纯比较,显然并不能说明问题。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