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青年报》(周春林)报道: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中实行自主招生试点院校新增14所,全国参加自主招生录取的试点院校由此达到42所。据悉,新增的高校主要是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如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等,其中北京地区有4所,分别是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至此,北京地区已经有9所高校实行自主招生,此前实行自主招生的5所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
自主招生高校的增加,无疑给了那些“品学兼优、综合素质好、特长突出”的优秀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但能否就此突破以往“自主招生更多的是成绩突出学生增加保险系数的砝码”这一尴尬,还有待大环境的改变以及部分高校的尝试。
交大明确提出要招“偏才”、“怪才”
“我们的招生制度的确需要进行改革了,为什么不能给那些真正在某些领域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一个机会呢?”刚刚取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北京交通大学旗帜鲜明地表示,交大的自主招生就是要招一些“偏才”、“怪才”。
以往的数据显示,在这两年来列入自主招生候选人范围的学生,有60%—70%无须享受加分优惠也能进入大学,只有30%—40%的学生真正利用自主招生帮助自己实现了梦想。交大招办主任贾怀义说,也许提“偏才”、“怪才”这两个词语容易引起人们误解,但我们对其的理解是对某个领域有浓厚兴趣、并且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杰出学生。他们当然要有相当的学习基础,否则,如果进入大学却毕不了业,那么招进来又有什么意义呢?至于如何评定学生是否达到这个标准,贾主任认为面试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出于严格控制规模的考虑,交大2005年自主招生计划仅为全校本科招生计划的2%左右,并纳入学校预留计划中,与教育部规定的5%以内减少了一多半。据悉,学校将成立由职能部门和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组,通过学生自荐或所在中学推荐,实行“以文化课考试为主,多元化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选拔那些品学兼优、综合素质好、特长突出的优秀人才。据悉,考试科目将于3月初公布,综合成绩分A、B两档:A档的考生高考分数达到学生所在省的本科第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经所在省级招办批准,由交大审查、录取;B档的考生高考分数达到交大在学生所在生源地调档线下20分以内(但不低于当地第一批本科控制分数线),经所在省级招办批准,由交大审查、录取。贾主任说,“偏才”、“怪才”主要从A档的学生中产生。
各校选拔程序大同小异
据了解,这4所高校都将通过初审、文化课考试、面试三关选拔招生对象,但在具体方案上也有差别:比如交大和林大采取学生自荐和中学推荐两种方式,而科大和北邮则是必须由中学推荐;各校降分幅度也不一样,例如通过科大和北邮自主招生选拔的考生,分数达到该校在当地录取分数线下20分以内(但不低于本科第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即可录取,若高考总分达到学校录取线,学生将享受10分加分安排专业,安排专业时将结合入选学生的特长和填报的专业志愿予以考虑。林大要求考生高考成绩达到其所在省(市、区)第一批本科控制分数线,交大则是分A、B档给予不同的优惠。
在总的选拔程序上,4所高校基本都是通过“以文化课考试为主,多元化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且在监督方面都执行严格的纪律,选拔办法、标准、程序、以及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自主选拔录取工作由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和监督。中学及学生本人应本着“诚信”的原则,推荐材料必须属实,如有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将取消被推荐学生的认定资格和该生所在中学二年的推荐资格。4所高校招生负责人表示,他们将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坚持“严格程序、加强管理、接受监督”,切实做到报考条件明确化、工作程序规范化、选拔办法公开化、录取结果公示化,进一步探索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体制、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制度。
优秀学生受宠但分流并不明显
新增加的高校会不会对以往自主招生的高校在生源上形成明显的竞争?这一点双方都认为不会。交大招办的贾主任认为各校定位不一样、特色优势不同,在自主招生的时候也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一位已经实行自主招生的高校招办负责人也表示,增加自主招生高校只能说是给了考生更多的机会和选择空间,但他也提醒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慎重选取合适的学校,不要疲于赶考而影响了正常的高考。
从4所新增高校提供的招生方案来看,那些高中阶段参加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等学科竞赛,获得优异成绩的考生很受欢迎;几所高校都笼统地提到选拔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且成绩突出者,或文学、语言方面具有特殊才能,只有科大比较明确地提出要招那些具有文学、语言文化方面的特殊才能,并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光明杯”全国中学作文竞赛、全国中学生创新英语作文大赛、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获一、二等奖的学生。
相关连接:
·42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联系方式
·05年高校自主招生专题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