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科学填报高考志愿 教育部考试中心启动“升学指导测验”
2005-03-30
作者:于建坤
关注掌上高考


  不能只看学校不看专业

  据权威机构调查,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成绩欠佳,甚至有的中途转专业。究其原因,在于他们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盲目地认为只要考上好的学校,学什么专业并不重要。等到入学后才发现所学专业与原来想象相去甚远,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有专家说,目前这种情况仍在年复一年地重复出现。

  鉴于此,教育部考试中心近日启动2005年版“升学指导测验”及网上服务系统。这个项目是教育部考试中心承接完成的全国教育考试“九五”、“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校学生司的支持下,教育部考试中心聘请了多位知名专家,在生涯指导理论下参考了美国、日本等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做法,并在我国目标群体取样,修订形成了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测验量表。

  “升学指导测验”自2002年正式向全国推广以来,参加测试的人数持续增长,截至2004年下半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20万学生参加了测试。从回收的反馈问卷调查表明:有90%的同学认为在填志愿前有必要进行专业测试,认为通过测验后对自己兴趣特点有了较好的了解;有90%以上的同学认为测验结果报告书上选报专业的建议对自己有帮助;有80%的同学在填报高考志愿过程中参考了测验结果报告书上的信息。2005年版“升学指导测验”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浙江、吉林、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陕西、青海省启动后,受到广大考生及家长的好评。

  选报什么专业可以测试

  据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介绍,可以通过纸笔形式和网上进行“升学指导测验”。整个测验共有210道题目,做完这些题目后,经过系统分析,可以得到四部分内容:

    ①兴趣测验结果及解释。该部分将职业兴趣分为七种类型:技术型、自然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经营型和事务型。兴趣剖析图以图形的形式给出被测学生在七种兴趣类型上的得分,同时对被测学生的兴趣类型给出相应的解释;

    ②职业活动胜任力自评测验结果及解释。职业活动胜任力测验部分将所有的职业活动分为七种类型,分别是技术类、自然类、研究类、艺术类、社会类、经营类和事务类。胜任力剖析图将以图形的形式给出被测学生在七种职业活动类型上的职业活动胜任力得分,同时对被测学生在职业活动各类型上胜任情况给出相应的解释;

    ③大学专业代码表。该表对我国高校设置的200多种专业按照学科、门类、专业的形式进行表述,使被测学生在了解高校专业设置的同时,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这些专业要求的符合程度;

    ④部分专业介绍。根据被试者的测验结果,从适合被测学生选报的专业中选择了5种专业进行简要介绍,使学生对这些专业有所了解。

  参加纸笔测验形式的需要集体组织参加。参加网上测验的,具体分5个步骤:一是与当地测试点联系,购买网上测试卡,获得测试卡号和测试密码;二是登陆测试网站,输入测试卡号及密码,登陆成功后,下载测验题目;三是将答题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上,解压缩后,按照指导语进行测试;四是作答完毕后,按照提示填写个人信息,并确认作答信息已成功提交;五是一个工作日后,登陆测试网站,输入测试卡号及密码,下载测试结果报告。测试过程中如遇技术问题可通过管理员信箱求助(sxjy@mail.neea.edu.cn)。

  专业机构提供高考资讯

  作为此项测验的附加服务,“升学指导测验”及网上服务系统还向考生介绍填报志愿中不可或缺的信息:

    1.“高校专业解读”。对我国高校设置的200多个专业的情况逐一介绍,内容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专业学习可获取的知识和能力、专业主要课程、专业主要实践环节、修业时间、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专家点评的相关文章;

    2.“高校信息查询”。方便学生快速地按照专业名称查询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并且可以方便地找到高校的院系介绍、历年录取信息、招生咨询电话、毕业生就业动态信息等内容;

    3.“历年录取分数查询”。提供部分省市近3年的录取控制分数,以及近3年各分数段原始分数和百分位分数对照表,可以通过对照表比对自己的成绩来判定自己在本省考生中的位置;

    4.“专家咨询”。聘请有关专家解说填报志愿的方法与技巧、全国和地方高考政策、招生政策、志愿填报指南、心理咨询等。

  由于“升学指导测验”对中学素质教育和科学选拔人才的积极意义,教育部考试中心和省级考试机构把它当成为考生服务的大事来办,并不断总结使之更完善,力争在全国更大的范围推广这项测验。(教育部考试中心网址:http://www.neea.edu.cn)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