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30年,产生大中专学生 4.5万人。这里一次次制造“高考神话”,成为“状元县”。地处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干旱贫瘠的甘肃会宁县,许多人及他们的家庭因高考改变命运。
日前,本报记者两度踏访新庄塬——会宁县的一个普通乡村。在当地,新庄被誉为“状元县”的“状元乡”, 1.6万多口人,30年考出大中专学生 2000人,出了很多的博士、硕士。有人家,一家出3个博士;有人家,目不识丁的父母供出七八个大学生
买水办学
除了有气无力地飘过一两次雨滴,又是近两个月时间,整个新庄塬上没有一次超过5毫米的有效降水。这让会宁县新庄乡初级中学29岁的代校长陈军多少有些着急。
学校大小6个水窖相继见了底,1100多名师生的吃水成了头等大事。“五一”长假一过,总务主任开始张罗四处买水,以解燃眉之急。
陈军从56岁的总务主任张世学处得知,每到“五一”、“十一”,学校都要往水窖里补水,途径之一是租车走十几公里山路下到川区去买水。买多少水,要看老天爷的脸色——当年若有有效降水,学校便可集聚部分雨水,少买一些川区一方50元的河水。可连续4年干旱,今年学校没有集住一滴水。
“买川区的水,一次注满大小6个水窖要1万多元,而学校全年的水费才1万元。”细心的总务主任给新来的校长出主意,到附近庄子上看一看,有人家外出务工的人多,冬天集了雪水,有富余,可以协商买一点,一方30到35元,学校能省点钱。
陈军原本在川区一所中学任副校长,3月15日接到通知,虽感“诚惶诚恐”,依旧欣然赴任。因“新庄是会宁的一个缩影,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县乡级中学(初中部)前三名。当学生时,老师时常用新庄的教育刺激我们读书,当了老师,领导又拿新庄的教育给我们做榜样。”
踏上新庄塬,陈军感受了两个“名不虚传”,学生之好学和水比油金贵。学校明文规定,老师一天用开水不得超过两暖水瓶,杜绝用铁桶提水;学生饮用开水,每天开放两个时段,一壶0.2元;教室一天一撒,夏季也不能超过两次,撒水时要用带蜂窝状嘴的塑料壶,禁止往教室地上泼水。
和水一样,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也是极其紧缺。一副篮球架,8个篮球,8个排球,没有足球,没有足球场,没有单双杠。15个乒乓球案,全都是用水泥板垒起来的“硬货”,两块砖头上架一根木棍,便是球网。
这些硬件,虽然简陋,尚能正常运转,陈军倒也放心。令他揪心的是学校大小4个旱厕,土夯的墙体已经裂缝,天不下雨还好,天一下雨,人进不去不说,墙还有倒塌的可能。
可陈军始终承认:“会宁乡级中学中,新庄的条件还算好的。”学校一幢三层砖混结构的教学楼,是全乡最好的建筑。
再苦也要供孩子上学
一提起身体残疾的妈妈,15岁的马富利就止不住地流泪,“我觉得我妈妈太可怜了!”妈妈有残疾,可依旧要下地干活儿,供他和哥哥上学。爸爸时常外出打工,一年挣回的不过3000元左右,拆东墙补西墙,家里有时紧张得连5元的电费都拿不出。
可父母对孩子上学是坚决支持的。日子过得再紧,妈妈每周也要给住校的马富利5元生活费。他往往只花两三元,打5壶开水用去1元,在学生灶上顶多吃两顿饭,花去1.4元,剩下的还要给家里拿回去,或挪作下一周的生活费。
马富利清楚记得,本学期开学,包括住宿费,他一共交了108.56元,其中的80元是当包工头的舅舅给的,剩下的20多元是爸爸补的。
在新庄中学,马富利算是贫困学生,可还不是最贫困的。和他一样,每周两三元生活费的大有人在。包括初三同学在内,大家普遍的生活水平是每周5元开支。条件稍好的,10元左右,能保证每天在灶上吃一顿带菜的饭,略有剩余,可以买个零食、方便面解解馋。更多的同学则是开水就着家里带来的锅盔,顶作一顿饭。
在新庄中学,早晨不到5:30,各个宿舍的男女同学便陆续起了床,简单洗漱后悄声赶往教室。天刚麻麻亮,操场上、教室外,便四处是读书的身影。而学校规定的早自习时间是7:15,没有铃声,没有老师的督促,一切都是自觉自愿,包括初一的孩子。
12:10下上午最后一节课,但不到12:30,便又有大批同学出现在教室里。绝大多数的同学中午、下午用餐时间不超过半小时。除了生病,是没人午休的。
下午5:30到7:00,原本是同学们用餐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可不出半小时,操场上、教室里、树荫下,便满是人。太阳底下,有人干脆席地而坐,自觉排成一排排,大声朗读,无论男生女生,均十分投入,旁若无人。
粗略估计,在新庄中学,每名同学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均在9小时以上,除去8小时睡眠,绝大多数同学休息娱乐的时间不过4小时。
问他们苦不苦,回答是惊人的相似:“习惯了!”
“条件还算好”的新庄中学,要保障方圆300多平方公里、8个行政村的学生上初中,家在5里地以内的同学是不能住宿的。就这样,大多男生宿舍内,10张高低床上挤着30多个同学,20多平方米的宿舍,“人挨着人,味道大极了。”
未完,见下页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