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几件衣服、几本课外书,我就提了一个行李箱就到学校报名了。”说到自己大学的开学“装备”,孙涛轻描淡写地说。虽然是理科学生,孙涛随身携带的课外书却是高尔基的《童年》、《大学》。孙涛说,他在家里的空余时间,最喜欢看课外书。
“大学生活是全新的开始,高手如云,各方面的知识都要有!”孙涛坦言,看课外书正好给自己充电。
巴蜀中学的毕业生罗诗语今年高考拿到了我市文科总分最高分。跟孙涛一样,罗诗语的开学行囊也十分简单。罗诗语8月17日就到清华大学报到,目前正在学校军训。
“一台电脑、几件最爱的衣服,还有几本书,就去报到了,没有其它东西。”昨天,罗诗语的妈妈告诉记者,虽然行李很少,从小爱诗的罗诗语对诗集还是不离手,将自己最喜爱的一本手抄诗集带到了大学里,此外,还带了几本英语口语书。原来,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清华新生,这个暑假,罗诗语仍在学习上继续努力。她参加了英语口语补习班,有20多天都在坚持上课学英语。
贫困生带三件旧T恤报到
在西南大学新注册报到的学生里,动物科技学院新生何周显得比较特别:他没有家人护送,独自提着一个褪色的布袋来到学校,袋子里只有三件旧T恤。比起大多数同龄人来说,他的行李太少了。
何周的家在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洛恩乡哈龙村,父亲因病失去劳动能力,一家五口的经济来源都依靠母亲一人。从初中开始,他为了给家里节省开支每天早晨不吃早餐。起初,到了最后两节课他会饿得头晕,但就这样坚持了几年后他竟然习惯了。
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帮母亲照顾家里的老小,承受着他人难以想象的重压,何周今年在高考中取得了县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被西南大学录取。但是,在办理入学手续时,面对高昂的学费又让他却步了。“还好有绿色通道,不然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何周告诉记者,在了解到相关政策后他向学校申请到了4900元的助学贷款,以解决学费问题。
专家:大学第一课莫学攀比
社会学家、心理学家谭刚强表示,学生携带过多行李主要有两种心理,一是缺乏安全感,新生第一次进入大学,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携带更多的物品主要是想要将防范工作做得更完全和踏实。其次,就是有些新生的攀比心理作祟,认为行李很多,且使用的东西都是大牌,会让自己在同学和朋友间树立一定的地位,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可能反而会让他人疏远他,让他变得更加孤独和寂寞。
“我们不提倡攀比心理。”谭教授表示,学生们在大学的第一堂课应该学习“本分”,而不是学习攀比和炫耀。行李够用就好,学会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社会的认知以及更加积极的生活才能更好地展示个人魅力。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