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
用自我调节缓解考后焦虑
“考后狂欢”是高考生们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他们或上网打游戏或跟同学一起吃饭喝酒,通宵进行也并不鲜见。
“考后悲观”则多存在于那些性格内向、心事重的学生,他们对成绩的预计非常悲观,进而认为自己将无法进入理想大学,甚至吃不好、睡不好。
“埋头大睡”则是以上两类考生的共同点,终于考完了,可以将此前一千天欠缺的睡眠都弥补过来。本报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走出考场的高考生们,9成以上的第一想法是“想睡觉”,虽然也许这些考生们并不全都马上回家睡觉,但是也反映了孩子们“渴睡”的心情。不过,从身体健康的角度讲,考后孩子睡眠时间过长或是过于放松玩乐,对身体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经历了紧张的复习和考试,高考生确实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身心的调节,华夏心理咨询师认为,面对考生考后的焦虑问题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缓解焦虑情绪,要明白考试结果是不可改变的,过度的担心只会给自己造成心理负担,考生之所以会产生焦虑是对现有状况出现了错误的认知,假想着自己如果落榜这辈子就完了等等类似情况,从而滋生了负面的情绪,此时最关键的并不是高考的分数或结果,应该是我们对待高考的正确认知。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的王老师则奉劝家长们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尽量与考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轨道上。此外,家长可以鼓励考生从事自己以前曾经向往的运动,比如瑜伽、游泳、球类,让考生在运动中缓解焦虑。同时,家长最好和孩子一起做些运动,例如散步、打乒乓球或羽毛球等,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减压”,还可以增强家长和孩子的心灵沟通。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