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高考改革贵在打破“一考定终身”
2013-12-08
作者:齐鲁晚报
关注掌上高考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5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表示,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教育部已经完成制定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即将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待完善实施。

  作为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高考改革历来牵动民众神经。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还很少有像高考这样直接而又深刻的“指挥棒”,影响直接穿透教育领域进入社会生活的多层面。关于高考改革,各地也有不同侧重的探索与实验,但总体而言因为缺少统一的规划部署,高考的改革进程和普遍高涨的民情舆论之间长期存在差距。体现在社会生活中,就是几乎每个人都对高考有怨言,但谁都不敢轻视高考,每年6月初的高考几成一种让全民焦虑的“社会流行病”。

  长期以来,社会对高考的普遍质疑,核心就在于“一考定终身”的单一选拔模式。基础教育阶段作为社会教育的初级阶段,核心应该是思维方式的锻炼和行为人格的培养。但“一考定终身”的高考作为基础教育的“指挥棒”,直接破坏了基础教育的生态,让本该丰富多彩的基础教育沦为应试教育,固化思维方式、扼杀创新意识、破坏社会教育基础。同时,被纳入社会评价体系的高考,作为衡量青少年成功与否的主流标杆,直接挤压了青少年学习成才的多元空间,迫使学生成为应试教育链条上的学习机器。从这个意义上讲,《决定》提出“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这一具有突破性的改革路径设计,无疑更切合人才培养的规律和基础教育的本质。

  实际上,即便是从制度设计的角度而言,多元录取机制也更切合当下国内教育的现实和基本教育规律。当前,国内高等教育系统已经实现多元化,公办和民办、综合性和专业性、基础学科和技能学科等分类不一而足。不同的办学层次和目标定位,也决定了考试选拔模式应有所不同。而一张高考试卷既要选拔科技、学术精英进入北大清华等名校,又要选拔高技能劳动者进入高职院校,注定难以兼顾。多元录取机制则意味着,探索与办学的多层次性、多类型性相适应的录取方式成为可能,这同样更符合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也只有逐步推行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等具体改革措施,才不会延续应试教育的老路。因为只要录取机制不改变,高考的指挥棒效应就不会消解,即使高考只考一科,压在考生身上的学习负担仍然不可能减轻;相反,甚至会进一步加剧偏科的可能。因此,高考改革的关键其实并不在于具体考试科目等形式上的转变,而更在于高考考核方式和选拔机制的变革能否打破高考固有的指挥棒效应。当录取机制更多元、考试方式更丰富,学生自然无须整天挣扎在书山题海之中。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