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一位对中美教育都熟悉的华裔美籍人士在国内的一次研讨会上说道:“放到前几年,如果有学生家长问我孩子到美国读研究生好还是读本科好?我会答复先在国内读本科再出国读研究生;而放在今天,我会建议他们让孩子直接出国读本科。”近十年来,在笔者同事的孩子中,也不乏考上了国内的“985”“211”大学后而又到国外读本科的。这里当然有国人富裕程度提高的因素,但我们的本科教育是否也需要反思?
上世纪形成的基本教育模式
世纪之交及高校扩招之前,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的改革与发展、经验与教训,我国的本科教学质量其实是得到了世界认可的,有着自己的模式特色。那时,学界普遍认为: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创新性不够,但本科教育还是严谨扎实的,因此理想的状态是国内上本科国外读研究生,国外的大学也乐意接收中国的本科毕业生去读研究生。
回想当时本科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第一,小班教学。当时师生关系很近,系主任甚至能叫得出每个学生的名字。第二,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论教学安排。结构化的课程安排有助于学生专业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形成。第三,理论教学与实践实习交替进行。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比如,我是学工出身,各种机床我都会开。第四,把毕业设计、论文当作重要的教学环节。这是一种很综合的、任务型的、创新性的科学工作训练。第五,教学要求很严,课程较重,学生的主要精力都在学习上。这些,就是我们很经典、行之有效的本科教学模式,相信中年以上的人都比较熟悉。
此外,那时非常重视产学研结合、社会实践和教学法研究,形成的老教师授课、新教师助教制度,还有以教研室为核心的基层学术制度安排,其实都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法宝。
那时的主要问题是:专业面太窄,学习安排过于刚性,文理、学科间割裂严重。比如,我本科学的是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毕业以后当老师,看到国外的教学计划,机、电完全融在一起,而我们是割裂的。所以,后来我们开始拓宽知识面,倡导素质教育,当然扩招后规模也就大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