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
乡村教师作为底层社会中的“知识代言者”角色,因为自身的困窘现状,如今往往会被作为“读书无用”的天然论据。两者相互作用又互相影响,“读书无用论”在乡村甚嚣尘上。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着深厚的尊师重教传统和数不清的典故。当年能“程门立雪”,能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而今乡村教师在学生眼里却变得如此“不屑”。在这种生态下,遭遇学生“鄙夷”的老师又怎么会热心耐心教学生呢?
李涛报告中指出,有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花费超过一半时间维护秩序。而石新也表示,现在的学生惹不起,要求过于严厉了反而给自己找麻烦。而由于这些年教师收入水平实在太低,有门路的都不当老师了,还有的则是直接离职打工去了。
教师纷纷逃离讲台。甘肃会宁是全国教育界赫赫有名的“状元县”,不久前,该地新招聘了176名警察,其中158人此前是教师。
一方面,被“鄙夷”的乡村教师失去了教学动力,另一方面,乡村孩子认为读书无用,形成恶性循环。
而教育对于一个人成长的巨大作用,不言而喻。失学、失教可能会导致一个孩子漠视道德规则,充满暴力倾向,对未来的成长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如果这些地方的乡村教育任由如此发展,不仅会衍生一系列的问题,未来势必将拉大与城市的距离,不远的将来就会自吞恶果。
那么,该怎么办?
是时候关心一下这些受侮辱轻视却还在默默耕耘的乡村教师了。
这种关心不能止于口头的感动,最重要的是行动。
要拯救的不仅是他们的钱包,乡村教师需要获得更多的培训机会,增长社会见识,赶上时代发展步伐。
日前,一些政府部门和机构已开始对乡村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不仅如此,一些民间组织也加入这个行列,他们出资帮助乡村教师在寒暑假“走出大山看世界”。
今天你可以对看起来“土气”、“穷酸”、“没前途”的乡村教师充满鄙夷,可以对他们的境遇和困窘无动于衷,可以对几乎难以实现成功逆袭的他们爱搭不理。但是你是否想过,没有了他们的辛勤耕耘,中国广袤的农村如何迎接自己的未来?而若乡村没有了未来,城市又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千万别到了那一天才对今日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感到追悔莫及……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