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民办教师风雨路
2015-09-08
关注掌上高考


  那个人穷“智”不穷的年代

  当时,农村学校的民办教师多是初中肄业或毕业,像吴国韬这样的高中毕业生并不多见。这位“高材生”由芭蕉区教育部门调动到戽口公社茶园小学,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同其他民办教师一样,他的口粮和工资,都由戽口公社茶园生产大队负担。

  茶园小学在一座有十大间房子的木屋里。除了两间供四个年级的学生使用,其他的则是茶园大队的粮仓、保管室、磨面坊和榨油坊等。两间教室没有板壁分隔,用的是破洞的席帘。学生可以在课上自由出入。

  1963年2月24日,刚刚上任的吴国韬开始了作为乡村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家访,动员孩子上学。

  茶园大队一共有11个生产队,吴国韬和同事分工,一个大队一个大队、一个院子一个院子地进行走访。

  他回忆,当时所到的每一家都是冷冰冰的态度,对于他所“推销”的知识,村民并不感兴趣。“说服那些女孩子的家长更困难,因为他们认为,女孩子将来也是要嫁到别人家的。让她们在家里带弟妹、打猪草、做家务就行了。”吴国韬说。

  吴国韬会软磨硬泡一番,劝说着“女娃也不能做睁眼瞎吧”,“不认钱,账也算不来”,“出门厕所也找不到”。家长又会说:“唉,又没有穿的,像个叫花子,哪儿好意思上学”。

  起初,有些家长以类似“没衣服穿”、“没得学钱”等各种理由拒绝让孩子上学的提议。所幸的是,最终还是应承让学生入学了。

  学生有了,茶园小学又面临另外一个问题:学校是靠生产大队的帮助和学生的学费来维持的,但资金还没到位,学校还没有一分钱,只好先借钱进城买了课本。

  不同于公办学校,书本费和教师的工资等支出由国家支付,民办学校的学费就自然偏高。吴国韬说,那时候老师就组织学生劳动,用勤工俭学赚来的钱交学费。

  吴国韬说,当时上学条件异常艰苦,尤其在初雪天。才上两节课,同学们个个冷得发抖,手拿不住笔;有的同学打着赤脚翻过被雪覆盖的大山来上学,平日里这些又陡又滑的石子路已经很难走了;有的只穿一两层单衣裤,他们没有棉衣。

  穷,是很多人不上学的理由。每学期四块钱的学费对没有太多收入的农村家庭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而且,每家平均有三四个孩子需要养活。

  于是,每到学期开始,学校面临的第一难题就是:学生不来上学了。老师只能再一次挨家挨户地走访、挨家挨户地说服。

  好在吴国韬上课有趣又关心学生,教他们画画、讲故事,教学生要坚强、懂礼貌,学期结束还会发奖状、奖品,学生们上学的积极性变得越来越高。后来不用费劲动员,学生们就早早地到学校上课了。

  茶园大队自然也不会亏待吴国韬,给这个城里来的高中生开了高工资:口粮每月32斤,工资有22元。而在芭蕉区的其他地方,民办教师的工资只有十五六元,多的也就十八九元。

  茶园小学是只有四个年级的初级小学,到了五六年级,学生就要升到高级小学了。“复式教学”是当时民办小学的主要教育方式——两个不同的年级安排在一个班,上课一静一动,如此循环。

  吴国韬说,比如一年级和三年级的一起上课。一上课就先给三年级的布置预习、看书的作业,然后转过来教一年级的学生认字,认会了就在本上练习。接着再给三年级的讲新课。这种动静结合需要掌握好上课时间,对于一个老师来说也是个技术活。

  “当然有时候,一些学生也会互相影响,抬头看别的班上课。”吴国韬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支着脖子,瞪大眼睛看了看旁边,“这时候我就得装恶人了。”

  1964年10月,吴国韬接到了新的任务:到戽口公社茶叶中学担任初中教师。

  于是,吴国韬再一次跑遍全社山山岭岭,村村寨寨,寻找学生。第一届初中班有21位学生,这些学生个头、年龄参差不一,有的是从别的初中辍学的,有的是小学毕业很多年没有上学的。

  当时按照教育大纲的要求,初中要开设语文、数学、政治、珠算,还有关于茶的栽培、制作相关的专业课。但是,吴国韬的初中课堂并不仅限于此,“我平时就喜欢音乐、美术这些东西,想让学生们也学些”。于是,他又开设了体育、音乐和美术。除此,他还教学生们物理、化学。吴国韬还组织运动会,让同学们排练节目、给乡亲们表演。

  自己安排的科目没有课本,他就在脑子里编课本,这也是他津津乐道的一段经历。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农村推行半耕半读学校。茶叶中学也就更名成了“戽口公社茶叶耕读学校”。

  之后的几年里,吴国韬结婚生子,也经历了政治风波。但他有一点没变的是,他依旧是那个学生、家长都尊敬的吴老师。

<< < 1 2 3 4 > >> 共 4 页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