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一位乡村教师58年的“孤岛”守望
2015-09-08
姑苏晚报
关注掌上高考


  薪火相传,77岁退休教师仍守望讲台

  身材瘦弱,精神矍铄,戴一副黑边眼镜,看上去,十分的儒雅。眼前这位再普通不过的老人,就是整个三山岛上最德高望重的教书人朱能养。岛上大部分人都是他的学生。77岁的朱能养,退休前是三山岛唯一一所学校的校长,退休后,他没有离开这座太湖孤岛,更没有闲着。

  10点不到,外面已骄阳似火。在岛上一间木板建成的校外辅导站里,20多个不同年龄的孩子被分成书法、绘画、作文等小组,朱能养和另外几位退休教师就是辅导老师。朱能养负责的是书法和绘画,只见他拿着笔,从握笔姿势,再到图画每一笔着色,他都十分耐心地教着。由于孩子太小,做示范时,他只能站着俯下身子,趴在孩子们的课桌上,汗水不时从老人额头一滴一滴地掉落。

  2003年,因为生源萎缩,三山小学被撤消,岛上的孩子都选择了到东山镇上读书,只有在周末和节假日才回到三山岛上。为了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让自己发挥“余热”,朱能养和几位退休老教师,在2005年开办了这个校外辅导站,义务为孩子们传授知识,辅导功课。只要孩子们在,老师们都风雨无阻准时到来。

  外面烈日炙烤,虽然辅导站里装了一台空调,但由于教室空间太大,孩子又多,屋内依然很闷热。很快,朱能养和几位老师已经汗流浃背。为了解渴,朱能养特意泡了碧螺春,装在矿泉水瓶里,渴了,取出瓶子喝一口。

  教完一组孩子的绘画,布置好练习作业后,朱能养又来到另一组,为学生单个辅导书法。有位学生,一个字的结构写错了,于是,朱能养拿起笔,一笔一划地示范起来,直到这位学生彻底学会为止。不知不觉,时间已经到了上午10点半,辅导班的课程结束,送走所有的孩子,朱能养才拿起差不多喝光的矿泉水瓶,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向自己家中走去。

  对于脚下这片面积1.8平方公里的小岛,朱能养几乎闭着眼睛也能找到回家的路。这片土地,他已整整走了58年。

  19岁那年,他背着行囊上岛

  朱能养,1936年出生,昆山陆家镇人。他出身在一个贫农家庭,父母共生育了8个孩子,其中两个孩子因病夭折。在存活的六个孩子中,他排行老二。1952年,朱能养考入了江苏省太仓师范学校。在学校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了许多知识,更学会了书法、美术、音乐等。作为班长的他,当时就立下了“立志教育、教书育人、报效国家”的志向。

  1955年,19岁的朱能养从太仓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三山岛教书。作为昆山人,朱能养早就听说过太湖的名气,却对三山岛毫无所知。在人们口中,那时的太湖是“土匪窝”,有“太湖土匪多如羽毛”之说。去三山岛,太湖里大棚船换小棚船,摇船上岛,半天摇不到,逆风的话,一天也到不了。

  8月27日,这天是他进岛的日子,虽然岁月已经过去了大半个世纪,但朱能养仍清晰地记得这一天。因为自那天起,他与这个太湖中的“孤岛”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一天,朱能养吃了午饭出发,拎着一只破箱子和一床旧被子,乘上一艘一吨半载重的小渔船,晃晃悠悠,直到太阳落山时才靠岸,一座树木葱茏、群鸟鸣翔的小岛展现在眼前。

  三山岛是太湖中的孤岛,与东面的东山半岛、北面的西山岛,都隔着3公里以上的水面。岛上五个自然村,全属于同一个行政村三山村。历史上,地处苏州到湖州航道上的三山岛也曾商业繁荣、人丁兴旺。但随着陆路交通的兴起、水路交通的衰落,三山岛逐渐失去优势,魅力不再,很多村民陆续搬离,岛上人口一度从最多时的3000多人减少到500多人。

<< < 1 2 3 4 5 > >> 共 5 页
站长统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