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从高考落榜生到哈佛高材生:人有梦就没有落榜
2016-07-09
长沙晚报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在多数人看来,能敲开哈佛之门的学生,要么是智商超群,要么是学霸,至少是爸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哈佛大学硕士、长沙伢子杨朦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逆袭故事。近日,记者通过电邮与正在美国的杨朦取得了联系。

  A顽劣童年:“差生家长又被留下谈话了”

  杨朦出生在长沙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爷爷退休前在高校任教,父母也是高校的老师。由于父母忙事业,杨朦被长期寄养在爷爷家里。缺少父母的监管与督促,让小朦养成了贪玩好动的个性,经常在各种大街小巷奔跑闯荡。后来,父母调往广州一所高校任职,5岁半的杨朦跟着一起南下。

  上哈佛后,很多人会去问杨朦的父母:“这个孩子是不是成绩从小就特别好?”父母都会很直接地回答:“他从小成绩非常差。”

  杨朦说,这是真的。从小,自己在班上的成绩就特别“稳定”。班上一共有50人,他的排名一直在第35和第36这个两个数字间轮换。“我偷懒不做作业,成绩就会是36名;抽空看一下,成绩就会是35名。”

  “在那个唯分数论的年龄段,分数和排名几乎是学生在学校的身份证。”杨朦笑着回忆,若因顽皮犯错,成绩好的学生被视为“淘气”,成绩不好的就会被视为性质恶劣的“胡闹”,成为老师管制的对象。

  杨朦班上共有5名父母所在大学的子弟,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相对其他几个孩子,“我每次的成绩常常被忽视掉,仿佛不存在。”而每次开家长会,他的妈妈也会成为老师“重点关照”的对象,老师每次都会含蓄或直接表达“不满”。班上每当有同学不听话,他们的家长便会说:“不能像杨朦一样。”后来,由于惹的麻烦太多,他的妈妈都不愿意去参加家长会,只好让他的爸爸“代劳”。

  一次,参加完家长会,杨朦的爸爸一回家便吐槽“差生家长又被留下谈话了”。小杨朦即刻辩驳说:“老师说了,我们不是差生,是有希望的孩子。”

  B高考(精品课)落榜:“命运给了我一记耳光”

  小升初考试中,父母不得不为杨朦交了一笔赞助费,这才让他跨区进入了一所稍好的中学。

  中学阶段,杨朦精力一如既往地旺盛:在校园里翻墙踢瓦,然后被罚站、写检讨。校门外的游戏厅对他最有吸引力,父母给的午餐钱全部换成了游戏币,厮杀竞技的游戏让他获得了无法在学习中得到的成就感……

  可怜天下父母心!到了高中,父母不得不为这个孩子,再次四处托关系、筹钱,千方百计地要把他送到一个好学校。

  进高中时,杨朦被分配到了赞助班。这个班,学校甚至没有把他们和其他学生放在同一栋教学楼。但这很合同学们的胃口,大家一起玩乐,培养了深厚的感情。

  到了高三,为了“学习备战”,节约路途时间,杨朦和其他两位同学一起校外租房,想象“奋战”后的各种多姿多彩的大学校园生活,可实际情况下,大家每晚畅聊到深夜,第二天上课,疲惫不堪……

  沉迷在篮球、交友、扯谈的高中生活,让命运毫不犹豫地嘲笑了他:那年高考,他没有考过本科线,连省大专线都没有考上,仅仅是考上了市大专线。

  “那时,心理压力最大的应该是父母。”杨朦说,其他的高校职工子弟都一个个顺利考上了全国重点,自己的孩子却……

  父母再次为孩子操碎了心。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为杨朦争取了四条路:一、去读市大专,争取2年后专升本;二、出国,去新西兰读预科,次年考当地大学;三、想办法交赞助费念大学,读非热门专业;四、复读,重新高考。

  杨朦却毫不犹豫决定复读,“因为有些东西还没有找到,我必须找回来。”那些东西,其实那时他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

  “复读很困难,你有信心吗?”家人问。

  杨朦不假思索地回答:“读书是自己的事情,我会为自己负责的!”

  多年以后再回想起来,杨朦觉得“那些东西”应该是作为人的那种独立、自律、责任、奋斗的状态和心态。

  C选择复读:人生总有些事,值得执着一回

  “以往都是父母替我选择道路。”杨朦说,复读则是自己人生第一次在重大事情上,做出了属于自己的选择。“一旦做出选择,就没有人再对你的行为负责,从此,一切都要靠自己。”

  在送往日同学们各奔前程的日子里,杨朦心中却怀揣着不可名状的惆怅与沉重。但当人生战鼓再度擂响,这种对未来的彷徨感很快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埋头书本的专注和快乐。

  回想起复读生活,杨朦充满了感激,“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认真读书的时光。从前的读书,只能说是迫于各种压力而读。而复读,则是主动、自发的意愿。”至今,他很难忘记日光灯白色光晕下,那种因读书、学习而带来的快乐。

  一年的时间在充实、忙碌中很快过去。又是一年高考时,放榜了,和上一年相比,总分提高了近150分,超过重点大学投档线40分,杨朦的成绩令所有人惊喜。

  “如果未来子女问我认真读书的时间有多长,我不想忸怩回答只有复读那一年而已,我更希望告诉他们,是从复读那一年开始。”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