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细胞结构就在眼前,身边是奔腾的血液——
VR课堂,来了
戴上头盔,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各种“真实立体”的细胞结构,身边是奔腾的血液,红细胞、白细胞在游动;跟随血液循环到达人体各处,从血管穿出进入组织液……
转动头盔,学生会发现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细胞核在身边,伸手可及。
日前,国际教育信息化创新产品与应用成果展在青岛国际展览中心举办,青岛实验高中教师采用VR(虚拟现实)技术给学生上了这样一堂生动形象的生物课——“基因的表达”。
高中生物课里的概念,如细胞的结构、细胞分裂、基因表达等,通过VR技术的呈现在学生面前鲜活起来。而这些内容在传统课堂上大都需要借助课本示意图、显微镜下观察图、动画、视频等形式辅助讲解,且学生看到的多是二维图像,虽然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知识本质,但不够生动。
“把VR引入生物课堂,让生物学习变得直观、形象、生动,解决了生物学习中部分场景无法在现实课堂中呈现的问题,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微观世界,感受细胞结构的质感,体验细胞代谢过程的神奇,游走在微观世界中,真正具有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青岛实验高中生物教师徐洁说。
记者戴着头盔看到,“基因的表达”一课还设计了这样的互动场景:血液中发现入侵的病毒,点击鼠标,消灭病毒(模拟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等,在这种看似游戏的环节中,学生完成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游戏式的体验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据介绍,VR技术是一种能带给使用者“高沉浸感”的媒体形态,通俗来讲就是佩戴虚拟设备(如虚拟眼镜、虚拟头盔等)人们好像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如同身临其境。
青岛实验高中与北京黑晶科技公司共同开发了基于VR“超级课程”,已在生物和地理两个学科探索把VR引入课堂。
北京黑晶科技公司品牌总监刘入华告诉记者,VR技术在教育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它将会是继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之后,在教育领域内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VR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体形态平面世界的感官体验,创建与真实环境相似的场景,使得参与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亲身去经历、亲身去感受比空洞抽象的说教更具说服力。主动地去交互与被动观看有着本质的差别。”刘入华说。
青岛实验高中校长孙睿告诉记者,在教育领域,“互联网+教育”正带来巨变,VR堪称能够颠覆教育形态的技术。VR应用还可以在短时间内将课本不同章节的内容体现在同一场景中,比传统的生物课堂信息量更大,更容易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且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基因的表达”这堂课,短短几分钟时间,将细胞结构及细胞器功能、基因表达、内环境、免疫等知识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回顾旧知识,还为将来的知识讲授作了铺垫。
“可以预言,‘教育+VR’在未来将大有可为。”孙睿说。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