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教育时评:教育“假鸡汤”不要端起来就喝
2016-09-21
中国教育报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哈佛凌晨4点半”的故事,很多人都不陌生。然而,这个“完美的励志故事”,日前被证实纯属捏造。
  据媒体报道,90后学生李柘远今年8月底入读哈佛大学商学院,他通过亲身经历和实地调查证明,网上热传的“哈佛凌晨4点半图书馆的景象”,只是一个不存在的想象。凌晨4点半的哈佛大学,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的大学基本一样,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职员工,都沉浸在睡梦中。
  其实,之前早有教育界人士指出“哈佛凌晨4点半”是“假鸡汤”,稍微动点脑筋,就不难发现其明显违背教育规律和生活常识。但就是这等粗糙滥制的“假鸡汤”,为何会流行一时并忽悠了很多人?表面来看,是因为世界名校的耀眼光环容易蒙蔽众人的眼睛,“传说中”的哈佛又距离普通国人太过遥远,难验真假;但从深层次来看,它宣扬的“要成为精英,必须拼命苦学”的教育观,迎合了当下部分国人对教育的基本认知,才是关键。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类似的教育“假鸡汤”,大有层出不穷之势,成为教育舆论场一股不容忽视的暗流。一篇《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的文章最近走红,再次印证了这一点。文中提到,新学期开学,作者的女儿感慨还没玩够,不太愿意回学校学习,孩子的父亲说:“孩子的快乐最重要”。身为母亲的作者反驳道,“她现在快乐了,将来呢?”作者由此联想到生活中遇见的一对母子,母亲陪着儿子到处应聘,因为学历低又没有一技之长,那位儿子屡屡碰壁,后来有人告诉作者,那位母亲就是以前太溺爱孩子,一味希望孩子“快乐”,才导致今天的窘境。于是作者大发感慨:就算让孩子小时候不快乐,也不愿她长大后活得没有尊严。
  应该说,这也是一篇典型的“假鸡汤”文章。“假鸡汤”通常以刺激人神经的故事、数据为引子,以地摊成功学为主料,以富有煽情色彩的文字为佐料,再以浓烈的个人情绪为炉火,“精心”熬制而成。它们的逻辑通常很简单:社会竞争激烈,想要出人头地,教育是最好甚至是唯一的途径;然后,教育的成功被直接简化为考上一所好大学,要考上好大学就必须玩命学习,必须在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赢在起跑线上”,总之,必须一路“勤学、苦学、往死里学”。
  最近的几条教育热点新闻,都是新鲜例证:在武汉,家长花几万元让孩子读“天价”学前班;在成都,小学奥数题目难倒无数家长,有网友直言“这难道是要培养神经病人?”在南昌,学校忙着减负,课外辅导班却人气旺,教育专家表示家长需理性……想必这些家长“假鸡汤”没少喝,即便他们有些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未必是受了“假鸡汤”迷惑,但不可否认,他们奉行的教育理念,与“假鸡汤”源出一脉。
  学习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勤奋、刻苦也是优秀的品质,家长希望孩子拥有成功的人生也是人之常情。但这绝不意味着家长可以无视基本的教育规律,习惯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任性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假鸡汤”宣扬的是丛林哲学,贩卖的是功利主义教育观。其最大的问题,在于只看重眼前一时的教育成果,为了“考高分、上名校”,不惜以牺牲孩子的快乐成长为代价。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学习后劲不足、创新创造能力欠缺等当前国内教育广受诟病的一些问题,与此都有一定的关联。
  哈佛学生李柘远调查完“哈佛凌晨四点半”一事后,有一个感悟和总结:以学习时长衡量一个人刻苦与否是一个不太明智、甚至有点愚蠢的方法。在哈佛和耶鲁,学生崇尚的是高效、多产。随着这个“完美励志故事”的破灭,希望那些喝惯了“假鸡汤”的人们,可以从此少一点轻信与盲从,多一份理性与清醒。(杨国营)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