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家长微信群里发红包 老师“抢”到被家长截图举报
2016-09-26
中国教育报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如今,微信群成为老师和家长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很多与孩子学习相关的信息都在群里发布,与此同时,老师与群里家长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有些家长为了加强和老师的互动、活跃群里的气氛,或者出于其他目的,希望通过“发红包”的方式促进关系发展,但殊不知,这种方式对于老师来讲是很危险的。

  前不久,教师节刚过,就有消息爆出有一位家长给老师送了红包,更戏剧化的是,这位家长竟然立马截图,上报有关教育部门,这位老师就这样被赤裸裸地曝光了。

  撞枪口上了!老师收家长红包,被家长截图举报

  教师节,教师劫也!总有好多人,往枪口上撞。9月10号教师节刚过,就有消息爆出,有老师收家长红包,更令人难以思议的是,当老师收了微信群里的红包之后,这位家长立马截图,上报有关教育部门, 这位老师就这样被赤裸裸曝光了。

  这位老师的做法确实不应该。今年的教师节主题就是严查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有偿补课等,这些话已经说破大天了,这样低级的错误,这位老师怎么还要犯?

  此事一出,网上也是炸开锅了,看法各异。

  比如,一位网友对老师和家长都感到不满,评论道:“人家发了,你可以不收,人又没刀架在你脖子上要你收,收了就不能怪人来那一招,都是心术不正的人,谁也没必要说谁。”

  另一位网友则站在教师的角度说:“我是教师,求国家取消教师节吧,孩子、家长、教师都累!”还有的网友评论说:“家长套路深,家长需当心......”、“家长不地道”等等;

  当然也有网友认为老师收红包的做法实在不妥,说道:“一个国家如果老师,医生,法官不廉洁,那这个国家就没有未来。”抑或发出“回归真正的教书育人就好了!”的感慨......

  教师节成了(或者在某种意义上被渲染为)“收礼节”,很多老师纷纷表示因为这个自己都不想再过这个节日了,他们更想安静过日子,平静生活,甚至希望可以取消这一节日。“我可以送,你不可以收。”这样的道德指责也是让老师们哭笑不得。

  但不管怎样,收到来自家长的礼物是每个老师都难以避免的经历,特别是在微信兴起的今天。那么,我们老师应该怎么避开“雷区”呢?

  微信群里发红包,这些老师的“避雷针”请收好

  老师该不该收学生和家长的红包?回答一定是一致的:当然不该!那对于在微信群里“发红包、抢红包”现象,很多老师都表示有点“招架不住”。那么,老师们具体又是怎么做的呢?

  避雷针1:红包禁令告四方,设立群规先夺人

  长春一所小学的班主任陈老师就是采取这样的做法,陈老师在家长微信群里直接劝诫:禁止在群里发红包。

  班主任发布的这道“红包禁令”,虽然让家长都感到很拘束,但同时的确避免了一些是非。这样可以让家长的心思更多地放在孩子身上,特别在逢年过节的”敏感期间“,也可以减少关于老师的“负面新闻”。当然也有家长表示,班主任禁止在群里聊与学习无关的工作,且禁止发红包等做法,使得群里难免有些无聊、拘束。

  长春市朝阳区某小学的四年级班主任曹老师也采取类似做法,她表示,作为一名老师,她很想和家长们多接近、多互动,但她从来不收取红包,即便收到也要主动退回给家长。在她看来,红包仍是直接拒收为好,虽然钱不多,但是如果被扣上变相收礼的帽子就不好了。

  避雷针2:收进来的红包再发出去,“礼尚往来”温和互动

  这种做法不会命令禁止发红包,也不像第一种那般“强硬”,但是老师抢到红包会重发出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互动。

  一位王老师表示,自个班里的家长群偶然也会发红包,老师不会抢,但也不会明令禁止。一般家长们发的金额不大,但可以促进活跃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但群里的老师们为了避嫌,都不会参加抢红包。还有一位老师说到自己的经历:之前一位很熟的家长给他发微信红包,开始以为是几块钱,但点开一看是99.90元,于是这位老师马上包了100元的红包回赠过去,并说了一句“礼尚往来”。

  归根结底,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为了加强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但是,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尤其更要注意把握好分寸,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非议。

  避雷针3:含蓄拒绝,当个“技术盲”

  杨先生的儿子在长春市某小学就读,过年期间,家长们在群里共发了33个微信红包,可两位老师一个红包都没拆,只对家长发来的祝愿回复谢谢。其中一位老师含蓄地表明,自己的手机不与银行卡绑定,所以无法参加抢红包。而另外一位老师则表明,自己年岁大了,不会微信抢红包,只能道声祝福了。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
SRC-840265676 201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