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日本又一科学家获诺贝尔奖 中国为何只有屠呦呦?
2016-10-04
钛媒体(北京)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据诺贝尔奖官网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3日中午11时30分,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颁布揭晓,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荣获该奖项,为表彰其在研究自噬性溶酶体方面做出的贡献,奖金8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625万元)。

  事实上,从2000年以来,17年间,日本已经有15人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不含两名美国籍日裔科学家,含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仅次于美国(72名)排名第二。

  而且美国之所以排第一的很多因素是经济学奖取了巧,而日本则多凭借在物理研究上的优势。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邻国日本屡屡获奖,而中国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实际上仅有屠呦呦1人?(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站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诺贝尔奖奖章的时候,他们的国籍是中国。之后,李政道于1962年,杨振宁于1964年先后加入美国国籍。但在学术界,因二人获奖前后主要科研一直在美国进行,故并没有将其而是视为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中国科学家,而视为了美国科学家。)

  重教育,保经费,日本屡次斩获诺贝尔奖

  自古至今非常重视教育

  日本向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实际上,在江户时代末期,江户(如今的东京)成年男性市民的识字率就达到70%以上,远远超过伦敦的20%和巴黎的不到10%,令欧美人为之惊异。当时,甚至日本最偏僻的农村也维持着非常高的识字率。

  在科研领域,这种传统表现为研究人员把学术放在首位。这些成绩,与研究人员专心做学问而不是热衷当官,没有将学府办成“学衙”有很大关系。

  不仅仅重视应用研究,也非常注重基础研究

  早在明治维新前的江户时代,日本就奠定了重视基础研究的传统,并培育了很多人才。虽然当时日本没有西方的产业革命,但在数学等领域却一直在进行独自研究,而且通过唯一允许通商的荷兰接触了西方近代科学。

  日本大学的基础研究有保障,可以研究那些在10年、20年后才有可能大有用武之地的课题。从中长期来看,要重视产生经济效益的应用技术,还应该注重不会立即产生经济效益、而需要踏踏实实地花时间积累的基础科学。

  有保证的科研经费

  二战后,日本以科技作为立国之本,举全国之力投巨资进行科技创新。作为文部科学省外围机构的“日本学术振兴会”是负责制定具体科学研究项目的,其掌管的“科学研究费”是日本最大规模的竞争性申请类科研费,占日本政府全部竞争性科研费的六成以上,是当前日本科研经费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日本学术振兴会的科研费预算安排纳入日本政府五年一度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研究人员能够从大学、企业或国家获得充足的研究经费,这是能够安心进行研究的物质保障。

  体制保障,让科研更有尊严和社会地位

  “万般皆下品,唯有学术高”。日本给了研究人员很高的地位和尊重。

  简单来说,对于日本来说,真正对科研感兴趣的人才会去读博,因为感兴趣所以日本的博士(以及教授副教授)都是真正热爱科研,为了科研可以全身心投入的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