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教育APP市场火热 用户量增速迅猛为哪般
2017-02-06
中国教育报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很多家庭带着孩子来到展会上体验,智能教育类机器人吸引小观众们的关注。

  提到教育类应用程序(教育APP),现在的“手机一族”一定不陌生。相比上世纪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在学校相比,随着互联网技术、无线移动设备、大数据等信息社会新形态的不断更新与涌现,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利用移动平台接受在线教育。来自友盟的一份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教育学习领域APP增速迅猛,一线城市用户量的全年增幅达到90.7%,二线城市用户量达到68.75%。

  教育APP市场火热,用户量增速迅猛为哪般

  由新浪教育与尼尔森调查公司共同发布的《中国教育类APP行业发展及用户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教育应用程序总数已超过7万个,约占APP市场份额的10%,仅次于游戏类排在第二位。现在的教育类APP大致可分为外语教育、学前教育、考试应用与中小学教育等。据统计,超过七成的用户在半年时间内使用过教育APP,其中有85.8%的现有用户表示未来有继续使用的意愿,56%的用户愿意为教育APP付费。

  从使用量、满意度及付费意愿等方面来看,外语类的教育APP无论是开发人员还是用户人数都排在最前列,质量、使用率与满意度最高。如沪江网的沪江网校、开心词场等APP成为坐拥过亿用户的经典产品,还有爱语吧系列的英语学习APP,也获得了数千万用户的青睐。互联网教育研究院院长吕森林认为:“外语类APP最适合在移动终端上使用,移动学习已经全面超越PC学习”。

  学前教育类APP则“最土豪”,用户多为收入较高的“80后”家长,愿意为孩子花钱,而这些APP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家长,深受苦于无时间陪孩子的家长青睐;考试类APP如驾校理论考试、公务员考试及各位职业考试,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平均使用的时间最长;中小学教育类APP由于缺乏优质的师资,内容形式相对单一,用户的关注度不高。

  避免“技术流”造成的同质化,促进核心用户群体主动学习是关键

  随着教育APP数量的增多,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尽管在总量上的确是正在增加,但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APP大多以免费为主,缺少内容的支撑。

  目前总数已经超过7万个的教育类APP,排序靠前的几乎都不是由教育技术人创造的,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是教育和技术互动中的问题,从发现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结束。就是说,技术再怎么发展,都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单纯为了“炫技术”。

  调查发现,从事教育APP的公司绝大部分是拥有传统互联网背景或移动互联网经验的技术型公司,属于“技术流”,其自身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严重不足,做法多是将传统内容照搬到移动终端上。比如,在安卓市场或者Apple Store随便一搜就能找到几十个唐诗300首的应用程序,其内容几无差别,这样一来消费者自然不会选择付费软件。还有些APP直接将一本汉语词典的内容原搬照抄过来,不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儿童使用。

  那么,如何避免教育类应用的同质化?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前院长许莉萍教授认为,重点是要在教育类应用的主题上做文章。在教育APP的主题分布上,语言阅读类一直是一枝独秀,综合益智类排在第二,而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比例最小。由此可见,我国的家长在儿童教育中存在的“偏科”问题。而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尤其是“80后”,甚至“90后”的家长成为主力军后,便会很快认识到这一点,不再将重心只偏向于某一学科,而是更加注重儿童从早期开始全面的知识学习和智力情感的开发。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