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挖来一流“人才”就成了一流大学 大错特错!
2017-04-07
搜狐教育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马敏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不是靠“挖墙脚”砌成的,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内功’建成的。

  该报道一出来立即引发社会强烈关注,有关高校高价挖人才的现象再次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的一个焦点。

  报道说,继“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近年来,国内高校掀起了争创“双一流”的热潮,争抢人才也进入了白热化。而这其中,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成为人才被挖的“重灾区”。

  东部许多高校对“挖人”不惜血本。例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给引进的首席科学家提供30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给院士500万元年薪,天津工业大学给院士500万元住房补贴……

  有媒体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高校相互“挖人才”还为“职业跳槽教授”提供了机遇。有人拿到了安家费,弄到了房子,有的还弄了个一官半职,三五年的聘期一到,又跑到另一所学校,再复制一次。此前“跳槽”的高校为这挖来的人才所列的科研项目、经费,科研团队随着“跳槽教授”的“跳槽”而闲置、解散。得到好处的当然是这些“职业跳槽教授”,他们频频“跳槽”的目的是谋钱、谋房、谋官,而不是去为高校服务。而这样的人才高校挖来多少,对提高研究水平和教学质量都无济于事。

  笔者认为,高校挖人才大战是办学急功近利的表现,是追求表面办学政绩的表现,是不尊重办学规律的表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违背常识和常理的挖人大战,与浮躁的大学办学思想密切相关,不少高校都提出在几年年之内办成世界一流大学,这是浮夸的办学思想在作祟。

  此外,形形色色的大学排行榜更是助长了这种浮夸浮躁的大学办学风气。大学排行榜的硬指标就是各类“人才”数量的比拼,从院士一直到杰出青年,还有五花八门的各种“人才”。所以,为了在大学排行榜上有个好位置,各高校如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采用各种手段挖“人才”,可谓是不惜一切代价。

  不少人认为,一所大学只要有了一流“人才”堆积在一起,就可以办成一流大学了,这是大错特错的。

  十几年前,章开沅就对高校这种挖“人才”大快好省地办一流大学的不正之风给予批评,整个社会弥漫着“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风气,高校也未能幸免,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心态是非常可怕的,也是造成社会问题的重要根源。

  大学究竟该怎样办学?该怎样办一流大学?章开沅曾撰文指出,根深才能叶茂,高校办学必须循序渐进才能真正实现跨越发展。他以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科发展为例,18+15=33年,而这还不过是暗物质、暗能量漫长探索过程中的一个短暂阶段,其中已经花费了几代华师人的毕生心血。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不可急于求成,从中可以获取借鉴。

  章开沅指出,华师物理学科发展的成功经验是国家投入支持较少但却创造出了一流学科,培养出了一流人才,低投入、高效益,或许可以为更多高校提供有益借鉴。

  因此,扎扎实实练内功,靠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建成一流学科、一流大学。醒一醒吧,不要再自欺欺人了,仅仅靠挖来几个“人才”是建不成一流学科、一流大学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