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怎样在二流大学中选择一流专业
2017-04-24
搜狐教育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2017年起,山东省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并按照学生的高考总分和院校志愿,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合并招生批次后,志愿填报中同时面对的高校和专业数量会成倍增加,更需要理清学校选择和专业选择的思路,尽早谋划。

  对于高分考生,我赞同社会上的主流观点,即在学校和专业两个因素中应该优先考虑学校,以进入好大学为首要目标。大企业和大学录取研究生时,都会更青睐更好大学的毕业生,学校和专业相比,学校给个人带来的“品牌效应”会更加显著。更重要的是,大学教育中专业教育只占一部分,而好大学的通识教育水平和整体培养环境是普通大学无法比拟的,在好大学接受教育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更为有利。因此,对于高分考生,在学校选择上应当就高不就低,优先报考更高档次的学校。除非个人有坚定的职业发展目标和理性的专业兴趣,不建议为了满足专业喜好而选择低一档的大学。

  “二流”大学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往往没有特别之处,因此择校过程中学校和专业两个因素中专业就显得更为重要,和学校选择不同,专业与专业之间不存在高下之分,没有最好的专业,只有最适合的专业。考生需要在充分了解自己性格、兴趣、能力的基础上,结合社会需求,着眼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来选择专业。遗憾的是,现实中很多考生都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对自身的兴趣、性格认识不够,也无法合理地评估自身的能力优势,在专业选择时往往随大流,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以至于入学后丧失学习兴趣和毕业后就业难的情况大量出现。然而,考生专业选择的盲目性是个老问题,如果考生已经形成了适合自己的专业志向,那么应该如何对不同大学的相同专业进行比较,找到其中最好的呢?制定专业评价的视角和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专业评价和大学评价并没有根本的不同,都可以从声誉、资源、师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几个维度去展开。但是专业数量有数百个之多,由于数据统计和工作量的关系,可靠的分专业的排名目前还比较少,而考生最为关心的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更是很少在排名中得到体现。陈晟老师曾经对300多个本科专业每个专业内不同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进行了排名,但就业率并不能反映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如专业对口情况、薪资水平、就业满意度等,现阶段,还没有任何公开的渠道可以获取这些就业质量数据,所以也就很难从就业角度来对不同学校的相同专业进行比较和选优。因此,从实际出发,我们选择用国家重点学科作为衡量好专业的标准。国家重点学科是教育部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重点学科的遴选非常严格,考察的重点是学术队伍和科研成果,能够入选重点学科的都是在该学科学术水平最高的机构,因此可称之为一流专业。至今为止,国家共组织过三次重点学科的评选工作,2007年教育部公布了最近一轮评估结果。根据这次评估的结果,可以获知一流专业在不同类型高校中的分布情况,特别是在“二流”大学中的分布情况。

  一流专业高度集中于好大学,“二流”大学中的一流专业数量有限,教育部公布的重点学科名单分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其中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所覆盖的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二流”大学的一流专业绝大部分是理科类专业;非211普通高校的重点学科主要分布在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理科门类。非211普通高校的所有16个一级重点学科都是理科门类下的学科,有关高校主要是理工、石油、农业、医药等行业院校。非211普通高校的123个二级重点学科中,理科门类下的也占绝大多数,达80%,而文科门类的只占20%。文科门类的二级重点学科所在的高校涉及财经、政法、师范、语言、艺术等类型,这些重点学科实际上就是所在高校的特色和传统优势所在。

  国家重点学科可以成为考生专业选择的参考,但前提是考生对相应的专业有理性的认知和明确的兴趣。特别是对那些成绩虽不能达到好大学的录取标准,但是又对某个专业有坚定兴趣甚至有志于在该专业继续深造的考生,了解“二流”大学中的一流专业在报考时就会很有价值。但是,专业方向不明确的同学,应该首先分析自己的专业兴趣所在,不能盲目追求国家重点学科,更不建议对A专业已有明确兴趣的考生去选择并无兴趣但是国家重点学科的B专业。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