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3 为何不公布“三公”开支?
一些项目难分类 部门情况较复杂
自2013年以来部属高校开始公开部门预算,今年是第五年。记者发现,与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政府预算公开相比,高校预算公开内容较为简单,“三公”经费以及各项目细化支出等并未公布。
此外,高校“其他收入”部分金额较大,但并未详细公布该项信息。如复旦大学其他收入157908.71万元,南开大学其他收入为298452.51万元。据高校解释,其他收入指除“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捐赠收入、盘盈收入等。
中财政府预算研究中心主任王雍君教授介绍,“其他收入”金额较大不是高校特有,其他一些部门中其他收入和支出量也比较大,社会关注度也比较高。主要原因是我国预算分类系统与国际通行分类还有一定差距,一些支出项目在现有分类下很难归到特定科目,就要放到“其他支出”;同时部门情况较复杂,比如设有下属单位,会涉及统计方面的问题。
“高校属于事业单位,比一般行政单位情况更复杂。‘三公’经费不是一个独立科目,是从各方面摘取进行汇总,而高校与行政机关不太一样,经常有学术交流、师资培训,不能简单归为‘三公’。” 王雍君解释说。
【链接】
支出政策、地区及生源致预算差距大
这75所部属高校“贫富”差距较为显著,多的达上百亿元,少的仅有几亿元,第一名比最后一名多出229.37亿元,相差数十倍。
为什么高校之间的“贫富”差距会如此显著?中财政府预算研究中心主任王雍君教授解释道,每个学校情况不一样,国家在对学校的支出政策上有一定区别,比如对“985”“211”,支持力度更大;根据地区情况不同也会有差异,比如北京等经济实力较强地区的高校,受到的支持以及各种收入会更多;此外,学校的生源结构也不一样。所以高校之间预算会出现比较大的差异。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