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下午2时30分,科技部举行新闻通气会,通报对“德国《肿瘤生物学》撤稿事件”的调查和处理结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涉事论文中,有20篇论文标注了科学基金资助,涉及项目28项,部分可能擅自标注他人的基金项目批准号。已经锁定重点论文及项目,还需要对有关问题进行拓展调查。
通报中称,6月5日,万钢部长召集科研诚信建设联席第六次会议,部署处理论文造假工作。科技部牵头会同中国科协、教育部、卫生计生委、自然科学基金等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制定了彻查处理工作方案,在现行法律法规等的框架内提出了统一的处理规则,组织涉事论文作者所在单位从行政调查和学术评议两条线,实事求是对论文质量、论文署名情况、撰写发表过程、代写代投第三方机构情况、论文使用情况等开展彻查,基本查清了撤稿论文的情况,为下一步开展处理打下扎实的基础。
科技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正对撤稿论文逐一彻查,对查实存在问题的论文作者将按照统一尺度、甄别责任、严肃处理,向社会公开。同时各部门对涉事论文作者承担或正在申请科研项目(基金)、基地建设、人才计划和科技奖励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对相关科研项目、基金等予以暂停。针对此次撤稿事件中参与造假的第三方中介机构,科技部、教育部、卫生计生委、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等部门会同中央网信办、工商部门,启动网上网下清理工作,打击论文造假的灰色产业链。
科技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还表示,此次论文集中撤稿事件虽是个案,但影响十分恶劣,严重损害了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声誉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尊严,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学术环境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体系和力度都还需进一步改进。
新闻回放
中国论文大规模被撤稿
4月20日,世界著名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发表了一篇撤稿声明,宣布撤回107篇发表在期刊《肿瘤生物学》上的论文,而这107篇医学论文的主要作者均来自中国。这起大规模撤稿事件,当时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声明指出,经过彻查,已经找到足够证据,确信这些论文在同行评审过程中有造假行为,以此公布。撤稿名单长达数页,不仅列出了撤稿的论文题目和刊号,还有作者姓名。涉及的107篇、524名医生和在读医学生来自中国。
“同行评审”是目前国际流行的期刊审查程序,即把一篇学术著作交由同一领域的其他专家学者加以评审,使之符合一般的科学与学科领域的标准。简单来说,当你把学术论文寄给权威期刊以后,期刊编辑可能并不了解你的学术领域,他需要找到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来评审你的文章,提出意见,看是否推荐发表你的文章。这就是所谓的“同行评审”。而“同行评审”造假则是在这个环节进行造假。
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表示,“被撤稿论文的同行评审人姓名真实,但是邮件地址却是假冒的。编辑以为论文发送给了真正的评审人,但是在与真正的评审人进行调查和沟通之后,确认评审人其实并没有对论文做出过评审。” 本组稿件据央视等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