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海量书籍走向废品站:卖一麻袋书只能买一个麻袋
临近毕业季,各大校园中不断进出的废品车成为常见景象。毕业生收拾行囊离开校园,一箱箱用了多年的书成了“累赘”,不带走就得就地处理,“白菜价”卖废品成了多数学生不得已的选择,也成为大学书籍最终的归宿。
近日,记者走访北京、郑州、新乡多所高校发现,宿舍楼旁旧书回收的生意异常火爆,其背后是多年存在的隐性浪费。
“卖一麻袋书的钱,只能买一个麻袋”
“马上毕业了,这些书对我来说用处不大了,还得找工作,租房子,带这么多书不方便,邮寄回家太贵,直接卖掉最省事。”在郑州某高校,一位刚卖完书的学生告诉记者,他最终以每斤4毛钱的价格,把定价1000多元的书10元卖给了收废品的人。
记者看到,这些堆积如山的书,不少还是新书,有些甚至还未拆封,再查看书后面的标价,有二三十元的,也有七八十元的,远远超过了回收的价格。有毕业生向记者开玩笑说:花了一麻袋的钱去上大学,买了一麻袋的书,最后毕业了,把书卖了,也只能买得起一个麻袋。
“回收站一天收上千斤书籍是正常的事儿。”郑州北大学城一位收旧书的商贩告诉记者,每年毕业季是他们最繁忙的时期,毕业学生离校书籍带不走,不少学生图省事会选择当废品卖掉,基本是几毛钱一斤。
批量书本贱卖背后:教材重复利用率低
“我们学校对新入学大学生购买教材是强制的,从大二开始是自愿订购教材的,但是缺少二手书交易的渠道或平台,不少学生还是只能订购教材,而大量旧教材就进了废品回收站。”郑州北大学城一位学生说,“一想到下届学弟学妹们开学还要购置同样的新书,真觉得浪费。”
采访中,有不少学生表示,如果有合适的渠道可以将教材赠与低年级的学弟学妹。“像我这几百元买的考研资料以及我的考研笔记,当废品卖掉让人心疼,如果知道谁需要,我更愿意无偿转让。”一位大四毕业生说。
河南师范大学教师常庆波分析指出,很多考研、考博资料是很珍贵的,有些学生为了考取某所高校的硕士或者博士,会想尽办法买到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甚至专门去想要考取的学校听课,整理课件,所以把这些考研、考博资料卖掉实属可惜。但实际情况中,很多学生反映,这些书籍资料没有更好的渠道去找到再次需要的人。
让资源循环利用起来
“合适的书籍只有走到合适的人手里,才能最大地发挥价值。”常庆波指出,避免书籍走向废品站的关键,是让书籍通过各种渠道再次被利用起来。除了部分学校探索的“循环利用”教材,还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各类方式让书依然是一本书,而不是“纸垃圾”。
外交学院学生李华(化名)毕业的时候在朋友圈发了一则广告:“如果有小伙伴喜欢这些书,请与我联系”,她还配上了这些图书的照片,不到五分钟,这些书都找到了“第二主人”。
除了朋友圈,更多的网络平台成为书籍再次被利用起来的平台,记者在网络搜索发现,目前,很多图书网站拥有“旧书回收”和“旧书销售”项目,有些网站将回收过来的书进行分类,然后按照科目再次销售。
在河南师范大学有一个传统,学校每年在毕业季会鼓励学生向图书馆捐书,图书馆会根据书的稀缺程度、类别合理安放,成为图书馆的一部分。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学者刘刚表示,书籍不同于其他物品的地方在于承载了知识,知识不会因为使用过而贬值,在共享时代,毕业生想要卖掉的书籍是否也可以共享,是企业家们可以思考的问题,甚至也是校园创客可以思考的问题。
刘刚说,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学生组织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在学校的支持下通过鼓励毕业生捐赠、低价销售等回收书籍,以这些书为资源开展“共享图书馆”“共享书屋”等。
近日,记者走访北京、郑州、新乡多所高校发现,宿舍楼旁旧书回收的生意异常火爆,其背后是多年存在的隐性浪费。
“卖一麻袋书的钱,只能买一个麻袋”
“马上毕业了,这些书对我来说用处不大了,还得找工作,租房子,带这么多书不方便,邮寄回家太贵,直接卖掉最省事。”在郑州某高校,一位刚卖完书的学生告诉记者,他最终以每斤4毛钱的价格,把定价1000多元的书10元卖给了收废品的人。
记者看到,这些堆积如山的书,不少还是新书,有些甚至还未拆封,再查看书后面的标价,有二三十元的,也有七八十元的,远远超过了回收的价格。有毕业生向记者开玩笑说:花了一麻袋的钱去上大学,买了一麻袋的书,最后毕业了,把书卖了,也只能买得起一个麻袋。
“回收站一天收上千斤书籍是正常的事儿。”郑州北大学城一位收旧书的商贩告诉记者,每年毕业季是他们最繁忙的时期,毕业学生离校书籍带不走,不少学生图省事会选择当废品卖掉,基本是几毛钱一斤。
批量书本贱卖背后:教材重复利用率低
“我们学校对新入学大学生购买教材是强制的,从大二开始是自愿订购教材的,但是缺少二手书交易的渠道或平台,不少学生还是只能订购教材,而大量旧教材就进了废品回收站。”郑州北大学城一位学生说,“一想到下届学弟学妹们开学还要购置同样的新书,真觉得浪费。”
采访中,有不少学生表示,如果有合适的渠道可以将教材赠与低年级的学弟学妹。“像我这几百元买的考研资料以及我的考研笔记,当废品卖掉让人心疼,如果知道谁需要,我更愿意无偿转让。”一位大四毕业生说。
河南师范大学教师常庆波分析指出,很多考研、考博资料是很珍贵的,有些学生为了考取某所高校的硕士或者博士,会想尽办法买到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甚至专门去想要考取的学校听课,整理课件,所以把这些考研、考博资料卖掉实属可惜。但实际情况中,很多学生反映,这些书籍资料没有更好的渠道去找到再次需要的人。
让资源循环利用起来
“合适的书籍只有走到合适的人手里,才能最大地发挥价值。”常庆波指出,避免书籍走向废品站的关键,是让书籍通过各种渠道再次被利用起来。除了部分学校探索的“循环利用”教材,还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各类方式让书依然是一本书,而不是“纸垃圾”。
外交学院学生李华(化名)毕业的时候在朋友圈发了一则广告:“如果有小伙伴喜欢这些书,请与我联系”,她还配上了这些图书的照片,不到五分钟,这些书都找到了“第二主人”。
除了朋友圈,更多的网络平台成为书籍再次被利用起来的平台,记者在网络搜索发现,目前,很多图书网站拥有“旧书回收”和“旧书销售”项目,有些网站将回收过来的书进行分类,然后按照科目再次销售。
在河南师范大学有一个传统,学校每年在毕业季会鼓励学生向图书馆捐书,图书馆会根据书的稀缺程度、类别合理安放,成为图书馆的一部分。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学者刘刚表示,书籍不同于其他物品的地方在于承载了知识,知识不会因为使用过而贬值,在共享时代,毕业生想要卖掉的书籍是否也可以共享,是企业家们可以思考的问题,甚至也是校园创客可以思考的问题。
刘刚说,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学生组织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在学校的支持下通过鼓励毕业生捐赠、低价销售等回收书籍,以这些书为资源开展“共享图书馆”“共享书屋”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