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个长线活,不可能早上栽了树,下午就乘凉。”日前,“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新工科建设研讨会”在常州工学院举行。会上,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成斌颇有感慨,教育只是嵌入在整个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我们要跳出教育看教育。
如何抓住新工科建设的契机,助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怎样面对社会对高素质工科人才的需求,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来自中国高教学会、江苏省教育厅、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以及6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问道“新工科”与地方转型发展。
注解新工科建设的“时代内涵”
当前,我国正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阔步迈进,工程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相互支撑。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加速进行,新工科的探索与实践正成为教育和产业圈共同研究的重点。今年,从“复旦共识”到“天大行动”再到“北京指南”,新工科建设的鼓点正急。
新型工业化对工科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2017年上半年,教育部颁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将新工科归纳为“五个新”: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
“与传统的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着力培养能够适应甚至引领未来工程需求的人才。”在常州工学院党委书记王建明看来,当下的新经济对人才提出新的目标定位与需求,也为新工科提供了契机,新经济的发展呼唤新工科。
地方高校在新工科建设过程中大胆实践,探索学科专业设置管理的新范式。常州工学院在“以五大发展理念推进学校转型升级”的基础上,注入新工科建设新要素,构建“贯彻一个宗旨、聚焦两个服务、确立三种类型、致力四个协同、着力五个支持”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新体系,培养江苏新经济、新产业急需人才。
厘清新工程教育的“高校担当”
近些年,我国的工程教育迅猛发展,并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体系。2016年,全国工科在校生约占高校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但国内工程教育依旧“大而不强”。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模糊,教育与产业脱节严重,尤其是高质量工科人才紧缺的现象普遍存在。
“地方高校应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建设一批贴近地方产业需求的高水平创新型理工科大学。面向未来布局新兴工科专业,工程科技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建立更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中国高教学会副会长张大良指出,地方高校应加快培养当前新经济发展急需人才,主动布局面向未来技术和产业的新专业,着力推进新工科建设。
“新工科的核心使命就是培养伟大的工程师。”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张进明认为,工程师的培养要树立价值取向、强化基础、注重设计思维、适应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符合《华盛顿协议》对工程教育提出的要求。
不同层次的高校应立足自身,精准定位自己在新工科建设中的目标和方向。东南大学副校长金保昇认为,研究型大学工程学科应当培养学生工程创新能力,要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融入专业、贯穿育人全程、贯通课内课外、早期开放引导、螺旋递进上升”指导思想,在内容上要注重理论与实践融合、基础与前沿融合、专题与系列融合、课内与课外融合,在教学安排上要突出早期引导、循序渐进、综合设计、探索创新等。
“专业建设必须面向业界,深化产教融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常熟理工学院副校长张根华看来,应用型高校要积极推动反向重构课程体系、注重层次化、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实现课程链与产业链的对接,推动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
瞄准创新型发展的“智慧布局”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副院长崔骥围认为,转型发展必须扎根地方,服务产业发展,调整院系与专业布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产教育人模式,实现培养规格与岗位要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要加快培养当前新经济发展急需人才,主动布局面向未来技术和产业的新专业,着力推进新工科建设。”张大良认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部属高校,要依托理工科优势和多学科优势,在催生新技术、孕育新产业和加快工程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地方高校要结合学校转型发展目标任务,推进新工科建设,对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发挥支撑作用。
“推动新工科建设,政府参与宏观布局至关重要。”张大良认为,地方政府要大力支持新工科建设,尤其是要有专项资金和政策支持,要组织高校开展省级课题研究与实践,遴选一批省级示范点予以重点建设。(记者 徐倩)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