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期末备考期,又要开始一年一度的“熬夜修仙”大赛。大学生的睡眠状况究竟如何?哪些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你的睡眠还好吗?
超四成大学生零点以后入睡 “熬夜修仙”成为大学生活必选项
正值期末备考期,又到了大学生们突击复习、熬夜备考的时候。“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越睡越晚”已经成为众多大学生的通病,网络上甚至出现了“熬夜修仙”的流行语。大学生的睡眠状况究竟如何?哪些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的睡眠质量?“腾讯教育-麦可思2017大学生睡眠情况调查”旨在通过相关问题,了解大学生的实际睡眠情况。分析内容如下:
主要结论:
超四成大学生零点以后入睡
平均睡眠时长为7个小时 超两成睡眠不足6小时
“玩电子设备”是熬夜主因
约七成大学生有失眠问题
近四成大学生睡眠质量差
睡不好的最大影响是“精神状态不佳”和“学习效率降低”
邵思齐是四川一所高校2013级本科生,两年前主动要求进入导师的课题组参与科研。在去年9月,他相继收到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推免录取通知书。
在他看来,科研之路并不轻松,甚至“有些艰苦”,熬夜更是家常便饭。“晚上12点,我把第五次预实验的结果发给导师,他依然‘秒回’我。”邵思齐笑着说,“虽然他第六次‘粉碎’了我的‘玻璃心’。”
在考前,大多数的学生都会选择考前突击,“熬夜修仙”几乎成为了大学生的家常便饭。据大学声调查显示,有一半的同学会选择考前一两天熬夜进行突击。
另据腾讯教育-麦可思2017大学生睡眠情况调查数据显示,七成大学生的入睡时间集中在23点到凌晨1点之间,41%的大学生入睡时间在零点以后。男生更爱熬夜,零点以后入睡比例(48%)高出女生14个百分点。
寒假,只是换个地方继续熬夜 “玩电子设备”是熬夜主因
“前3天都是凌晨2点多睡的,最后一天我一直熬到早上6点。”2014级天津某高校的本科生陈倩倩在上一个寒假和同学参加了“2017全美数学建模大赛”,比赛一共4天,他们在宾馆里“关”了4天,也熬了4天的夜。在队伍中,陈倩倩负责翻译,她需要把团队的成果——两万字论文翻译成英语。
她清晰记得,结束前一晚,22页的论文她还有将近8页的内容没来得及翻译。论文里的专业术语多,部分中文词语很难找到准确的英文与之对应。有时为了一个词,她需要翻看数本专业词典来权衡判断使用哪个更为准确。为了让自己保持清醒,她“抱着一堆咖啡一堆茶猛喝”,最后站起来心悸头晕恶心。
第二天早晨6点,陈倩倩终于完成了翻译,还没来得及回味这份成就感便匆匆忙忙出发去赶回家的火车了。10个多小时的车程后,她终于到家,多日的劳累让她直言自己“感觉身体被掏空”。
“我其实很讨厌熬夜,每天睡得都很早”, 陈倩倩每当回想起那次熬夜的经历都心有余悸,“但是那几天因为做不完不得不熬夜。”
近八成(77%)的大学生会在6点到8点之间起床,其中42%的大学生通常在7点到8点之间起床。据麦可思统计,大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长为7小时。从睡眠时长的分布来看,65%的大学生平均睡6到8小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21%的大学生睡眠不足6小时。
“其实这都和自律有关。”张克说,“很多时候都是‘作’出来的吧。”对他而言,凌晨1点前入睡已经算比较早,而有时并不是因为作业或赶图,只是单纯地拖延入睡时间。
张克同时补充道,“不过研究生的事情比本科时多出来不止一点半点,忙起来确实很忙,有时候同时几个项目要交。”上个月,他几乎每天凌晨三四点入睡,早晨七八点起床继续工作。直到一场感冒,让他不得不休息几天,强迫自己放了几天假。
除了备战考试,这群大学生熬夜族也有自己的理由。例如处理社团事务,做兼职或实习,通宵上网打游戏、聊天、看电影,又或者是发呆,习惯并享受半夜的静谧时光思考人生等。
其中,玩手机、电脑、iPad等电子设备(57.4%)是导致大学生熬夜的主要因素,男生因“玩电子设备”熬夜的比例(60.6%)高出女生6.3个百分点。紧随其后的是“为考试做准备或赶功课”(41.4%)和“压力大或有心事”(40.2%)。仅有3.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从不熬夜”。结合大学生入睡时间分布情况来看,“熬夜修仙”这件事,已成为大学生活的普遍现象。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报记者一项针对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的“大学生夜生活情况”网络调查数据显示,50.43%的受访学生表示经常在零点以后才入睡,其中九成以上的人在“玩电脑、玩手机”,而每个月都会通宵一次或者以上的学生也在半数以上,比例为51.3%。
随着寒假开始,春节将至,不少学生表示过年在家免不了各种同学聚会和Party,通宵达旦在所难免;还有一些资深游戏迷则表示,终于可以摆脱慢如蜗牛的校园网,在家里更加畅快地玩游戏。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寒假也许只是换个地方熬夜而已。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