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2018高考统考时间安排及考前提醒
2018-05-26
中国教育在线综合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2018年高考全国统考科目的考试时间安排,并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高考在即,本文将从高考时间安排、冲刺期应避免的“误区”、考场携带物品三个方面来为大家展开。希望同学们淡定从容的面对高考。

  2018高考全国统考科目考试时间安排

  6月7日

  语文 9:00 至11:30

  数学 15:00至17:00

  6月8日

  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9:00 至11:30

  外语 15:00至17:00

  高考冲刺,这些“误区”要避开

  高考复习冲刺这些“坑”,一定要避开。

  玩命备考

  ——“拼命复习”要不得,时间管理最重要

  误区陷阱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类在高三学子中广为流传的励志口号,不幸的是却被很多同学不折不扣地践行了。突出表现为:一是过度熬夜,过分延长学习时间。起大早,贪大黑,尽量少睡,最好不睡。二是终日不休,过分挤时间来学习。两眼一睁,学到熄灯,下课、走路、吃饭都在学习,一切尽在学习中。特别是在高考前夕,备考到玩命的状态,可以说是在以命搏考了。

  入坑后果

  如此勤奋刻苦努力,成绩却往往不尽如人意。为什么?过度熬夜,终日不休,这种追求学习时间最大化的学习状态,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特别是在临近高考的最后关头,过度紧张、疲惫进而焦虑、烦躁,致使头晕脑胀,注意涣散,思想迟钝,坐立不安,凡此种种,都会严重影响考生的考前状态和临场发挥,甚至造成考试失常,成绩打折。考前玩命的后果,往往是到高考的时候就只剩下“半条命”了。

  建议

  考前要加强时间管理,越临近高考越是如此,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学习时间与学习效率的最佳结合点。

  首先确保白天高效学习,而不能一味晚睡早起。因为高考选拔的对象,显然不是学习时间最长,也不是学得最苦最累,更不是拼死拼活,拼命搏考者。

  特别是临考前几天,要拼搏但不要拼命,要提高效率,不要延长学习时间。不要熬夜到很晚,疲惫也会恶性循环。

  刷题大战

  ——做题不要贪多,要知道“错”在哪里

  误区陷阱

  复习备考,不做题肯定不行,但是,只做题绝对不行。遗憾的是,很多学生陷入刷题大战的误区而不能自拔,互相攀比多做题,并以此论英雄,过分重视做题数量的同时,又过分轻视做题质量。

  突出表现为:一是只做题,不改错,有时间就做题,所以没有时间改正错题;二是只做题,不复习,有时间就做题,所以没时间复习基础知识,甚至是错题涉及的考点也无暇查漏补缺;三是只做题,不反思,不能变式变形,融会贯通。

  入坑后果

  无论做过多少题,不会的依然不会,不对的依然不对。正所谓:有一种失败叫瞎忙!因为,做题只是发现你会不会、对不对的检查过程,而改错才是由不会到会,不对到对的提高过程,因此,做题是前提,改题是关键,提高才是目的。

  建议

  刷题不必大战,不必攀比,不必搞题海战术,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做题与改题的最佳结合点,能改多少,就做多少,但要注重改的质量,做到查漏补缺,系统复习,举一反三,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备考最高境界。特别是临近高考这几天,更是如此。

  长板短板

  ——要扬长补短,不要劫长济短

  误区陷阱

  多数考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与劣势学科,即长板和短板,但很多人不能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突出表现:一是劫长济短,二是扬长避短。

  入坑后果

  劫长济短者只是机械地生搬硬套木桶理论(木桶理论是指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称为短板效应),把时间和精力都集中于补短,结果得不偿失。扬长避短者则是一味任性地把时间和精力都集中于扬长,成绩越好的学科,越投入时间学习,结果长者难以再长,短者却越来越短。

  建议

  因为高考录取是总分为王,因此不宜用“木桶理论”,而要用“线段理论”,即板块之和拼接而成的线段越长越好。所以不要过分偏科,不要劫长济短,也不要扬长避短,而是要扬长补短,特别是临近高考的复习,更需如此。

  目标高压

  ——高考在即,不要“加压”要“减压”

  误区陷阱

  我们很多考生的高考目标定位过高,超出自己现有水平和能力范围,从而导致压力山大。例如,实力是普通大学的学生,目标却是“双一流”;凡此种种犹如马拉松跑到最后一公里了,处于第二甚至是第三阵营的选手,非要冲刺夺冠一样,这种过高的目标定位有的来自学生本人,有的来自家长,有的来自老师,或两、三方的过高期望叠加,造成高考冲刺阶段因不断遭受挫败的打击而压力过大,过分焦虑,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学习。

  入坑后果

  目标高压的突出表现就是考生复习备考时过分纠模考成绩,对分数过分敏感甚至对难题过敏。即对待考试,重后果联想,轻成因分析与对策。例如,一有题不会做,特别是在考场,就浮想联翩:这道题不会,就少了几分,XX大学就无望了,我可怎么办啊?我对不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啊,七大姑八大姨会怎么看我呀……

  建议

  高考冲刺阶段,特别是临近高考,孩子回家备考的日子,家长千万不要再施压,而应设法减压,不要再强化分数目标和理想大学,而应强化基础知识,全面回归教材,关注错题的价值,即如何改错,怎样才能不错,从哪再提高几分等,总之要把兴奋点从后果联想转移到成因对策上来。

  特立独行

  ——冲刺复习不要忽视了老师的指导

  误区陷阱

  每一届,总有学生到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就“自信爆棚”,导致自负了。

  入坑后果

  我行我素,另起炉灶,不再相信老师甚至学校。

  你复习必修1,他看必修2 ;你上语文课,他做数学题;学校组织的大型模拟考试,他也会提出异议不想参加,理由是打乱了他自己的复习计划;更有甚者要求离校回家自学等等。等到临近高考,真的离校回家了,却又失魂落魄,六神无主,不知所措了。

  建议

  在冲刺高考的关键阶段,要自信但不要自负,要自强但不要自恋。客观认识和评估自己,正确处理与老师、与学校的关系,要在学校和老师的指导下科学备考,理性应试。

  总之,在冲刺高考的最后日子里,一般来说,学生都已离开学校,回家自主复习备考了,即使是在学校,老师也不讲课,而是由考生自主复习备考了。特级教师特别提醒:高考犹如马拉松,最后冲刺要理性,切莫跑偏误入坑。

  温馨提醒:考场能带&不能带物品

  2018高考生注意:进入高考考场,这些事项要注意!

  高考考场“白名单”

  除准考证、2B铅笔、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无封套橡皮、小刀、空白垫纸板、透明笔袋外,其他任何物品不准带入高考考场。

  忘带文具千万不要自己借!

  严禁在考场内自行传递文具用品等。

  考场“黑名单”要看清楚

  严禁携带各种具有发送或者接受信息功能的设备(如手机、对讲机等)、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手表、涂改液、修正带、透明胶带等物品进入考场,否则按违规处理。

  注:

  【高考冲刺,这些“误区”要避开】部分,作者|崔慧娟(大连开发区第八高级中学,特级教师)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