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
当代新生两幕对比
学弟,读书不是比哪个花钱多
爹想送个高配本本
儿子只选二手货
“爸,您真的别买新的,我们到三楼去看看买台二手笔记本电脑就行了。”
“买!要买就买台好的。”
“买新的,掉了太可惜了。”……这是记者昨日来到磨子桥电脑城目睹的一幕争执。父亲黄先生称,他们夫妻都在成都打工,儿子考上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我想到他学习中要涉及制图,需要一台配置高的电脑。”最终,儿子赢了,黄先生为孩子的懂事而十分高兴。
妈买不起高档眼镜
儿子居然气跑了
然而,在建设路一家眼镜专卖店门口记者却见到另一幕:
一位妇女追赶着一名少年,口里喊着儿子的名字。
“去年年底,他才配了一副眼镜,马上要到大学读书了,他说要重新配一副眼镜,我也同意了。谁知,他坚持要配1000多元的眼镜,我一月工资收入才不到3000元,就建议配400多元的,一气之下他就冲出店跑了。”这位妈妈说。
记者亲眼目睹的这两幕,形成了鲜明对比。“现在不少大学生的确存在相互攀比的消费心理,但是也有一些学生的生活比较节俭,吃苦能力比较强。”昨日,成都理工大学的小唐说,这与家庭教育和家庭条件有很大的联系。
“现在的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分溺爱和顺从,造成了学生不正常的消费心理。”成都一所高校的马老师称,家长应该对孩子做正常消费观引导,如果一味顺从和溺爱,不但会影响到孩子自力更生和吃苦能力,还会让孩无法正确认识到自己的“本职”——学习,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读书不是比哪个花钱多,而应比哪个学习成绩好。”一名网友的观点受到众人的赞同。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