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2009年高考只有两个月的时间,4月8日,高三师生期盼已久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终于出炉。今年是山东高考实行“3+X+1”改革后的第三年,语文 、数学、英语(听力除外)、文科综合 、理科综合和基本能力科目的试题,仍由我省组织专家自行命制。与去年相比,今年我省英语科目的命题基本没有变化,变化的语文等科目,进一步淡化了高考命题中对于“难度”的要求,增加了对于考生知识“广度”的要求。而在日前举行的山东省2009年招生工作会议上,省教育厅副厅长宋承祥曾表示,今年山东高考命题,在保持选拔性的同时,将进一步确保高考命题对于素质教育的引导作用,刚刚出台的高考说明恰恰就起到了引导作用。
○语文
“疑难问题”不见了
今年的高考语文能力要求中,对探究能力的要求描述为:“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等级”。而在去年,则是“指探讨疑难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从对“疑难问题”的探讨到对“有些问题”的探讨,对探究能力考查的难度有所降低。其中的“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则体现出对探究能力要求的更加具体化,更加贴近我省推进素质教育和高中新课改的要求。
选考内容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鉴赏评价要求也有所变化。去年鉴赏评价要求“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而今年要求“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从“语句的表现力”到“语言表达艺术”,很明显,“语言”的范畴更大,更适合于文学鉴赏的要求。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同样增加了“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疑难问题’也变为‘某些问题’”。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图,符合文本阅读的条件,特别是传记、新闻通讯这一类文本。
○数学
去掉“中等难度为主”
数学学科的命题指导思想中要求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体现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对考生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不过,命题保持相对稳定,体现新课程理念。
从考试内容和要求来看,理科数学中,选修2-3的概率与统计中,去年的“假设检验: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被去掉。选修4-5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了解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中,在去年的“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反证法和放缩法”。相比之下,对不等式的考查范围有所增加。试卷结构中,“试卷难度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也被去掉。
文科数学选修1-2中,统计案例的“假设检验”也被去掉。关于试卷难度的描述“试卷难度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也被去掉。
○文科综合
政治科目变化较大
政治科目时政性比较强,增加了十七大的内容。必考内容中:经济生活方面,有几个知识点有变化,分别是: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政治生活方面:增加了“我国民族与区域政治的法制化进程”,该考查点重点与西藏百万农奴翻身解放有关。经济生活里,对分配原则的考查与去年相比也有明显变化,以前提的是“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而今年则是“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分配效率,促进公平”。
在命题指导思想中,还将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放到了“注重考查考生所学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前面,同时强调“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意味着今年可能会有新题型出现。
通过考点还可以看出,今年高考试题的命制将更侧重于经济和哲学。其中经济生活方面的考点81个,哲学方面77个,而政治生活为51个,文化生活则为42个。
○理科综合
命题更加联系生活
物理:必考内容中的相互作用于牛顿运动定律中,增加了“共点力的平衡”,意味着对平衡的考查要求提高了。电路中,“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考查要求从“I级”改为“II级”。“II”是要求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应用。也就是说,要求提高了。选修3-4的“机械振动与机械波”中,多了“多普勒效应”,要求考生能够了解并认识。
化学:能力要求没有变化,考试内容没有多大变化,但考纲更详细了。比如去年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放在一起介绍的,今年则把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单挑出来介绍,而且介绍得非常详细。这意味着今年可能会加大对化学研究基本方法的考查等。
生物:必考内容中,植物激素调节中的其他植物激素的能力要求从“I级”升为“II级”;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动物激素的调节”变为“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调整为“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考查范围缩小,要求更加明确。生态环境的保护中,“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的能力要求从“I级”提升为“II级”,考查标准提高。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