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2020年山东将迎新高考 今年新高一或难大规模“走班”
2017-08-23
大众网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2020年山东将迎来“新高考”,即“3+3”高考模式,今秋入学的高一新生将成为首批“吃螃蟹者”。面对“3+3”高考模式以及“6选3”选考科目,今年新高一的学生课程怎么安排?选考科目怎么选?近日,记者采访部分高中学校得知,今年新高一年级暂不进行大规模的“选课走班”,高二时再确定选考科目组合。

  部分组合比较“冷门”学校或组建“选课套餐班”

  “3+3”是指考生在统考时只考语文、数学和英语3科,另外3科成绩将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中体现。这意味着,今年起高一新生将不再分文理科,而是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等级考试科目任选3科学习。纳入高考录取的等级考试科目,将由考生自主选择,不再是目前文综和理综的固定科目组合。

  面对“3+3”“6选3”,新高一课程如何设置?是不是高一就开始选课走班?

  “目前新高一在开学后不会大规模选课走班。”部分高中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受到师资、教学场地等限制,更重要的是高一年级学生对未来规划比较模糊,如果一开学就让学生选课,难免会比较盲目,而在高二年级选课,学生既完成了高一下学期的合格考,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选考科目中,也对未来有相对明确的规划,选择时会更加理性。

  按照“6选3”的选考科目,组合方式有20种,学校会给学生提供20种选课方式吗?部分高中学校表示,会尽量满足学生的选择意愿。不过,根据有些学校的前期调查了解,有些如“物理、化学、政治”的组合比较“冷门”,选择的学生相对较少,而选择“历史、地理、政治”的大文科组合和“物理、化学、生物”的大理科学生比较多。如果选择大文科或者大理科组合的学生比较多,学校可能会考虑实行“选课套餐班”,也就是将选择同一组合的学生固定一个班级上课。而选择比较冷门的组合的学生,学校则尽量让学生自由走班。

  高校会对选考科目提要求部分高中开设生涯指导课

  今年高一新生不再分文理、且是自己选课,是否意味着可以“任性”选择?并不是。假如高一新生想在三年后报考某高校,高校的各专业大类会对高中学生的选考科目提出要求,考生所选择的后3个科目必须包含该校该专业所要求的科目,否则不能报考。

  目前,省教育厅正在尽快推进高校确定各专业大类对高中学生选考科目的要求。一所驻济高校招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要求一般是由本校二级学院提出,再由学校进行研究确定,最后通过招生部门向考生公布。不过,不少高一新生家长还有些迷茫,“怎样选会更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省实验、山师附中以及长清一中的大学科技园校区等高中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会在高一对新生进行“摸底”,了解学生对未来的规划,再根据学生自愿报名的情况进行安排。

  今年秋季开学,生涯指导课将成为省实验中学高一新生的必修课。学校教导处副主任于莉介绍,之前学校开设了生涯指导的校本课程,在新高考改革下,生涯指导课程对学生更加重要,在高一开设该课程可以提前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指导方向,在学生高二、高三时还会开设讲座,提供专业选择、志愿填报等指导。建议学生经过高一的学习,对未来有明确方向后,再根据高校对选考科目的要求选择适合科目,要为长远规划考虑,而不是贪图某门科目考试简单、用带有功利性的心理选课。

  有高中学校教导处主任表示,“高校专业类选考科目表”一般会提前2年向考生公布,上海和山东均是“6选3”,高一学生可提前看看高校各专业在上海招生对选考科目的要求,多了解一下喜欢的专业对学科的要求,为选考提前做准备。

  山东高考改革方案要点

  1、文理不分了,六门科目任选三科!今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将不再分文理科,2020年“新高考”实行“3+3”模式,第一个“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是选考科目,这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

  2、福利来了!外语考试可参加两次,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

  3、录取方式也有所不同!2017年合并本科批次,2020年起招生采用“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式;

  4、你的综合素质也很重要!2020年的夏季高考将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择优录取。

  值得注意的是,6选3的组合高达约20种,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班教学和全年级统一的课程安排将被打破,多样化的课程组合和走班制教学将成为学校新常态。

  相关专家表示,以前学生统一吃“大锅饭”,今后将是“自助餐”,学生们可以自己选择不同的课程,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小鬼当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