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数字化时代,置身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作为知识殿堂和社会灯塔的大学,积极探索符合未来趋势、契合大学使命的发展路径,持久实现大学的价值理想和独立追求,共舞于时代,贡献于时代,超越于时代,已然成为当下中外一流大学共同的自觉选择。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数字化时代的大学未来”。下面,我从时代变迁与大学演进、数字化革命与大学革命、数字化时代与大学再造三个方面,谈些粗浅看法。
一、时代变迁与大学演进
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据统计,迄今为止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成果中70%诞生于世界一流大学。大学以知识生产、价值发现、文明融合,持续释放社会进步的催化剂和社会变革的推动力。每一次时代变迁,高等教育都会在其中留下自身的发展轨迹。
(一) 从“雅典学院”到“博洛尼亚大学”:博雅教育
人类社会自有文字后,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学校和教师。教育彰显着使人性臻于完善的教育理想,学校通过教授学生生产、政治、哲学、文化、宗教、礼仪等知识,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才。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创立雅典学院,该学院作为一所综合性学校,集传授知识、进行学术研究、提供政治咨询于一体,实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为上层统治阶级培养人才。雅典学院的教育成果以及自由探索真理的学风和科学精神,带动了整个古希腊世界向前发展。同处这一“轴心时代”春秋战国的中国,私学也应运而生。老子、孔子等主张的“师道尊严”和“因材施教”,与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遥相呼应,东西方先贤圣哲学在重大教育理念上,可谓心有灵犀,不谋而合。
1088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建立,并迅速成为欧洲学者们争相向往的学术圣地,但丁、哥白尼等众多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巨人”都曾在这里求学。博洛尼亚大学由学生雇佣老师,共同评注古老罗马法法典,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
(二) 从“博洛尼亚大学”到“洪堡大学”:格物致知
从博洛尼亚大学开始,世界高等教育呈现出新面貌,大学在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和心性修为的同时,也强调对外部事物的考察和对物理世界的探究。公元12世纪,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大学建立,这些中世纪大学主要的教学方法是讲解和辩论,重视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同时,这几所重要大学开创了辩论的大学风气,提出了理性训练的教育目标,并逐步形成了在敬畏神性的同时崇尚理性和科学的文化。
在中国,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提出了求善与求真相结合的“格物致知”学说。他主持的白鹿洞书院,名重一时,成为当时读书人的圣地。明代王阳明创立了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核心的阳明心学,他通过创建龙岗书院、修建濂溪书院、建立阳明书院,将中国私学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
1809年,洪堡创立“现代大学之母”洪堡大学。作为世界上第一所新制大学,不仅十分强调学术自由,而且明确将“研究教学合一”、“全面人文教育”确立为办学宗旨,其最大的特色是教学与研究并重,由此将大学的科研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