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报考指南:高考志愿填报的六大基本原则
2009-05-08
中国教育在线--高考频道
关注掌上高考


  (五)梯度要合理

  同一批院校中,各院校的名气、实力不同,教学设备、条件不同、师资力量强弱不同,招生专业有“冷”有“热”,学校所处地理位置不同等,使得同一批院校录取分数有高有低,自然形成了分数高低的梯度,决定了各类院校的顺序与位置。如果志愿梯度不合理,如果第一志愿落选,要不后续志愿失效,要不就志愿“狂跌”。

  既然填报第一志愿十分关键,那么考生是否可以放弃第二、第三志愿了呢?回答是否定的。

  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有一个理科考生的考分是565分,重点院校志愿顺序是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因为当年北京大学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为570分,这位考生565分显然不够北大的实际录取线,所填的第二个志愿和三个平行志愿的参考志愿,均因第一志愿报这四所院校的人数已够计划招生数,他也就失去了被这四所院校录取的机会。因此,第二、第三志愿不能随意填写,更不能放弃。无论第一志愿录取的比例有多高,但毕竟未达到100%,有些重点高校预留一定名额招第二志愿考生,也有些学校设定级差招第二志愿考生,因此,总有一部分考生是由第二志愿和第三志愿录取的。只要有一丝希望,考生就应牢牢抓住。2001年起,部分高校试行自主录取,如江苏的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诺,有条件的录取第二志愿考生。更何况在每年的录取中存在这种情况:并不是所有高校的第一志愿档案都绰绰有余,有的高校如农业、林业、矿业、石油等院校以及某些外省(自治区、直辖市)院校,尤其是边远地区的高校,往往由于考生对其缺乏认识和了解,报考第一志愿的考生可能不多,相应地第二志愿、第三志愿就会起作用。还有另外一种情形:报考第一志愿的考生数量较志愿学校录取计划数量多,但上线者并不多,这时录取学校就得考虑第二志愿、第三志愿了。如果考生上了线,很可能被志愿学校录取,虽然考生填报的是第二、第三志愿。教育部有规定,相邻志愿的分数级差不宜过大,最多不能超过20分。也就是说,当第二志愿考生总分高出第一志愿考生20分时,若其他条件符合录取标准,就要录取第二志愿考生。据此各省在录取程序上作了相应的安排,对第一志愿未能录取的考生及时按第二志愿参考志愿顺序向有关的高等院校投放。可见,第二志愿是“补救”志愿,当然,第二志愿具体能起多大作用,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第一志愿、第二志愿所报学校,其第一志愿考生档案在多大程度上接近或超过录取数量;二是考生自己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与第三志愿是否存在从高到低的梯度或梯度是否合理。所谓梯度就是三个志愿院校的录取最低分要从高到低拉开档次,形成梯度的目的是增加录取机会。假如第一志愿录不了,有可能第二志愿接住;假如第二志愿录不了,还有第三志愿接住。这样就可能有三次录取机会。一般说,梯度越大录取的可能越大,但梯度太大容易使志愿报得太低,故必须保持合适的梯度。

  既然允许报三个志愿,那么三个志愿就各有各的用途。在第一、二志愿都没有录取的情况下,第三志愿有时也能发挥一定作用。第三志愿是最后一个志愿,假如这个志愿录取不了,则会落到下一批录取院校,这样就整个地降低了一个录取档次,甚至落榜。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三志愿是保底志愿。但是,从以往经验或实际结果来看,最后一个志愿保底远不如第二志愿保险,因为最后一个志愿被录取的几率微乎其微,不如“冲第一、保第二”。

  有人说:“不报白不报”,这种说法存在一定道理,录取新生工作大体分三批进行,第一批录取院校为全国重点大学(含经国家批准的部分非重点本科院校)。第二批录取为本科一般院校(不含本科院校里的专科)。第三批为专科院校(含本科院校的专科)。每个考生在每批录取院校栏可按顺序填写两个志愿学校,再填二至三个平行的参考志愿。每个院校可填两个专业,每一批录取工作结束后,所有未被录取的考生档案全部退回招生办公室,重新整理,从高分到低分排队,参加下一批录取。这就是说,报了第一批录取院校的志愿,虽未被录取,不会影响到第二批院校录取;同样,也不会影响到第三批院校录取。因此,人们常说的“不报白不报”有一定道理。

  综上所述,所谓“梯度”要合理就是指在报同一批院校的志愿时,必须选择第一、二、三志愿院校之间的录取分数有足够的差距,以确保前面志愿落空时,后续志愿能发挥作用。为做到有适当的梯度,有几点需要考虑:

  1.尽量了解以往该批院校在本省市的录取情况和院校、专业之间形成的自然梯度。

  2.同一院校的不同专业之间也要按“冷”、“热”拉开档次。3.名牌大学和生源充足、热门院校不能填作第二志愿。4.如果认为自己考得不理想,不好拉开档次,可以平行填报,但一要选“冷”的,二是避开填报地域相近,声誉相当的院校,才不至于前面志愿落空后,连拾遗补缺的机会都没有。

  (六)慎填“服从分配”

  在考生志愿信息卡上,每一批次的志愿栏后面都有“服从”栏。设置该栏,是为了增加部分考生被录取的机会。考生当然都希望按志愿录取,但是由于受信息材料,预测、决策方法等因素限制,有的考生会把志愿报得较高,有的考生则处理不好三个志愿之间的“梯度”关系,以致第一和两个并列二志愿相继落空。“服从”栏则有利防止不应出现的落选问题。因此,在填报志愿时,“服从”二字绝对不可忽视,特别是对竞争能力较差的考生,更是如此,“服从”二字,有时比第二、第三志愿录取几率还高。

  “服从”栏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学校服从”:当所填的各个志愿学校都未录取你时,是否同意调配到其他院校;二是“专业服从”:当你的档案被某所大学调入后,所填的各个专业均未录取时,你是否同意调配到其他系科学习。考生如果确认“服从分配”,则一方面给自己增加了被录取的机会,另一方面接受了必须按调配入学的义务,极可能调剂录取的学校或专业与报考初衷相差甚远,要有心理准备。填了服从就会按服从在缺额的招生计划中优先调配比较好的学校或专业。服从调配者一旦被录取,就必须到录取你的院校就读,否则,会影响国家招生计划的完成。因此,对于这一栏目,考生既要充分重视,又要慎重填涂,表态具体明确。

  “服从”栏填写应注意三点:

  1.填写“是否服从”栏时不可含糊不清,要明确表态,也不可空着不填,凡“空白”将按不服从分配对待。

  2.填写要具体,写明服从哪些学校,哪些专业,可以按自己意愿多写几个具体专业。这样填,有关专业的招生人员容易下决心。

  3.有范围的表态,可填服从除哪类院校或除哪些专业之外的任何专业。

  我们注意到,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近几年,在填报志愿中,越来越多的考生“不服从”调剂,致使招办无能为力,他们也因此不得不落榜。与此同时,为给考生有更多的选择,有些省市取消“服从”志愿,改为增加志愿个数。

 

<< < 1 2 3 共 3 页
站长统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