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范广伟:新课改下高考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2009-09-10
关注掌上高考


  在新课程下如何解决高考复习和学生复习应考的问题

  2006年秋安徽省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体系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它对高中的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施教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高考。它使我们的进入了一个误区,新课程和高考有一些事情要做,这些事情很多人认为是应试,这就把事情简单化了。其实,在新课程和高考之间,还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多元智能的重视、学习方式的改变、人的潜能的挖掘、整体素质的发展等等,忽视了这些事情,我们就会不自觉地走入应试教育。只凭应试训练就能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这已经是一个过时的“神话”,是一个山寨版的“守株待兔”的故事而已。

  新课程所关注的是课标、教材和高考,而高考所关注的是课标。这就改变了原来应试教育时期的仅仅关注高考就行了的惯性思维,只有一个关注的对象:课标。这是最大的不一样,原来我们从教材直接看到高考,现在有一个课标在规范着双方,也就是说在高考和新课改之间出现了第三者,那就是课标的出现,哪一套教材离课标近哪一套教材就更具有权威性,所以说,我们花掉一半的时间用于等待2009年高考方案和样题,还不如好好静下心来研究一下课标和课程方案。

  现在应付高考仅仅靠试题已经不行了,只搞试题是可以得分的,但是要得到高分就会有些困难,一些先进地区的试题,我们觉着还是着重于一些知识的考试,其实不然,里面有好多暗藏的能力,教师在分析这些试题的时候,通过自身的能力可以直接接触其知识点,但是学生如果没有老师的能力,就很难用能力解答了。如果仅仅以做题为学习的目标,那么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只有死记硬背和就知识论知识的学习了。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这个能力,才能去对付各种各样的试题。

  新课程下的学生管理,就是向文明发展,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心灵的启迪等。“以学带教,教学相长”的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方式促使教师改变了教学方式,学生主动学习了,教师自然就成为主导了;学生注重预习了,教师自然就知道什么该少讲、不讲了;学生的时间有了,选修课就自然有了时间,学生就可以开阔视野,获取更多的信息了。所以,教师要驾御教材,还要能驾御学生,就是利用非智力因素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我们的教师对课堂有设计,但是没有预测,没有预测的课堂设计就不会考虑学生的学习,另外学生如果没有了预习的学习,那就只能每节课都是从零开始的,教师面对从零开始的课就只有讲的份了。为此,我们提倡学习三法:研究性预习法、课堂同步学习法和课后落实反馈法。同时,我们还不断提出一些理念来引导学生理解其学习的意义等,如;面对“差距”,一般意义上就要找问题,我们把差距看成潜力,就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既然差距就是潜力,那么事情就很简单了——挖潜,寻找还没有做到的去做,这本身就是一个主动性的提高。

  谈到提高,我有个建议:让我们把视线集中到中考成绩500分以上的学生身上,这部分学生完全有能力和潜力考上一二批本科的。

  最后,我要说的是:2009年一定新考,2009年一定考新。我们不仅仅要期待着,更重要的是要准备着。

  如何利用课程资源提高复习效率

  因为新课程改革的时间短,还处于探索阶段,教师经验也不够丰富。高中新教材到底“新”在哪里,在教学方法上需要作哪些变革,才能应对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都是高三总复习必须面对的问题。而高三阶段的教学往往受考试规则影响较深,尽管目前大多数科目已经进入一轮复习,但受传统的“以考定教”的思维的影响,高三的很多老师都感觉“心里没底”,有些担忧。新高考每门学科选修模块将考哪些内容、怎么考,这些基本情况都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或模式,所以复习起来有点茫然,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一边复习,一边观望,总有“摸着石头过河”感觉。高三教师应如何结合新课改理念准确理解高考命题要求、科学组织高三总复习?在教育决定命运的今天,对于2009年要迎接新课改后第一次高考的广大师生来说,能否高效复习和备考显得尤为关键。

  学科知识是考试测量的内容,它即是考试测量的对象,也是考试测量的基础。考试测量的研究首先需要从学科知识出发。新课标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不是按照原来的线型结构编排的,而是采用模块的方式,突出了“易、简、正、新”的教学内容,每个模块下又分为若干专题。从形式上看,模块和专题是各自独立的。但事实上,模块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对于很多问题,只有多角度地观察,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考试测量的试题不可能局限于模块和专题来命制。而且,当前绝大多数省份高考采用的是综合考试的试卷,要求学科内和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从考试测量的实际出发,需要对新课标的模块和专题加以整合,构建学科体系。

  实现考试测量目标是考试测量的目的。新课程目标指出,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在实际命制试题时,从考试测量目标出发命题,有意识地实现新课标规定的课程目标是高考命题的趋向。

  《画龙点睛》这套复习丛书编者都是新课改的一线教师,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从命题立意上认识在测量目标的导引下,是如何实现考题与知识点的结合的,从思路透析、规律总结、方法点评等方面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统一。另外,由于新课改后探究性学习能力成为评价学生的指标之一,此两个板块中有固定内容(综合探究试题、学以致用)凸显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选材上注重现当代知识,增强时代性,注意拓宽视野;同时体现人文关怀,凸显现实思考,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注意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命运和民族的前途,以有助于新课改目标的实现。

  我们深知,新课程改革是新时期教育的一场重大变革,需要力度、需要推动、需要奋勇前行的精神,同时也需要协商、需要包容、需要反思。我们舍得在“磨合”上多花些时间,在形成共识方面多下一些工夫;在无谓的争论上少花些精力,在埋头探索上多腾出些空间。近年来,高考命题思路的不断变化,为我们研究高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每一年新出现的高考试题,都是在向我们的教学和教研提出新的挑战。对高频考点的探究,是站在提高备考效率的角度,用冷静客观的方式,思考高考问题,把握教改脉搏,努力为考生铺就一条通向明天高考的简捷、有效的成功之路。(来源: 中安教育网 )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