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就业方向及前景
应用广泛、就业岗位多
计算机类专业应用性广、交叉面多,覆盖社会各行各业,这就决定了就业领域非常广泛。
在IT类企业中,该类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有管理类:如项目经理、软件架构师、硬件架构师等;研发类: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系统开发员等;测试类:软件测试工程师、硬件测试工程师、系统测试工程师等;服务销售类:市场营销、售前服务、售后服务、市场推广等。
近年来,软件开发中心、数据中心等单位吸引了很多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企、事业数据系统的开发与维护、数据统计与管理等工作。
在政府、科研单位及其他非IT类企业中,软硬件的配备、网络安全、系统维护、网站开发等工作也离不开计算机专业的人才。
师范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可以到小学、中学等单位担任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工作。
近年来,计算机同艺术类专业结合,产生了不少新专业,如电脑美术设计、网页设计、影视动画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等。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在设计部门、广告公司、装潢公司、网络公司、软件公司、动画公司、企事业广告部等从事美术设计策划与制作、电脑绘画、动画制作、网页设计等工作。
各专业就业方向,大致有以下几种:
软件方向,软件就业方向有软件开发,软件架构师,软件测试,应用软件(包括手机程序)的调试、运行、测试、维护及质量管理等技术岗位的工作,JAVA软件开发,软件公司中Java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等相关职位。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研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
金山办公软件人力资源总监张倩格老师这样说:把软件行业更加精细化、深入化,延展到人民生活的每个角落。“未来,我国计算机软件行业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人才需求量还是很大的。”
网络工程方向,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大型电信服务商、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教育培训等工作。
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宽口径专业,主干学科为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学生毕业后可为政府、国防、军队、电信、电力、金融、铁路等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领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并可继续攻读信息安全、通信、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WEB应用程序设计方向,毕业后能够从事网站应用程序开发、网站维护、网页制作、软件生产企业编码、软件测试、系统支持、软件销售、数据库管理与应用、非IT企事业单位信息化。
可视化程序设计方向,毕业后能够从事软件企业桌面应用开发、软件生产企业编码、软件测试、系统支持、软件销售、数据库管理与应用开发等工作。
数据库管理方向,毕业后能够从事企、事业单位数据库管理、软件开发、专业数据库应用设计与开发、数据库的应用与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软件销售等工作。
五、本科毕业生就业薪资
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薪资
在备受关注的薪资方面,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就业率较高的10个大学本科专业中,计算机、金融专业毕业生的薪资水平最高。这两个专业的本科生,不仅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较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452元,金融学:4621元),毕业三年后月的收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665元,金融学:7704元)依然位列上述十大专业的前两位。
是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专业
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的前十个专业中,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满意度为75%。
毕业三年后的平均月薪高达8665元
2013届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其毕业三年后的平均月薪已达到8665元。
而针对软件行业,张倩格老师介绍,软件行业根据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职位,本科应届生薪酬也有所区别。就研发相关岗位,不考虑百度、阿里、腾讯,行业的平均年薪(工资加奖金)大概12万。具体到金山公司,本科应届生经过筛选进入到企业,年薪(工资加奖金)可以到20万,随着工作经验和岗位级别的提升,年薪也相应提高。
六、报考建议
什么样的考生适合报考计算机专业
从近年录取情况看,不同层次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分数差别很大,一般情况下,各省二批、三批院校的该专业录取分数则相对较低,且二本以下的院校计划投放量大、招生人数多,是该专业招生的“主力军”。
在二本以下分数段(含二本)的考生,一定要注意扬长避短。
一是要扬兴趣爱好之长,避学科劣势之短。
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压力较大,想要学好这个专业,需要较强的数理基础和外语基础。在报考该专业时,考生要考虑清楚是否真正喜欢这个专业,不要盲目选择。
二是在此分数段中分数较高的考生,一定要发挥分数和学科的优势,选择专业方向和兴趣爱好相符合的院校;低分段的考生选择余地相对较小,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参考历年录取分数综合选择。千万不要把计算机专业当成是理科生的“万金油”。
报考这个专业的考生需要活跃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它最适合数学成绩好的考生报考。
中国教育在线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