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引发网友“吐槽”,其中一道题让学生用“北大、清华、高考、状元”四个词,编一段150字的笑话,要求积极健康、幽默诙谐、机智风趣。一名考生说:“看到这个题目,掀桌子的心都有了。”
“掀桌子的心都有了”,凸显自招考题让考生多么“抓狂”。假如这种“抓狂”只是个案或者特例,想必不会引发网友“吐槽”。从记者随机采访看,众考生纷纷表示此题“好瓜”“好冷”,有的甚至“当场就懵了”,可见“编笑话”的考题确实难倒了众考生,远远超出他们的应考预期,令他们大跌眼镜措手不及。
客观分析,对即将步入高校、已有一定人生阅历的青少年来说,编一则笑话应该不难,然而为何他们普遍犯怵?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院长陈俊明教授认为,无论是“清华”和“北大”,还是“高考”和“状元”,在缺乏幽默感的中国式思维里,都是非常庄重、正式的词,随意拿它们开玩笑,可能有失敬重。
陈教授的解读不无道理,然而笔者认为,不会编笑话的深层次原因,恐怕是青少年内心“笑元素”的缺乏,头脑里幽默细胞的稀少,这与教育教学氛围以及社会大环境密不可分。一则,现实中的教育目的普遍偏功利。我们的教育一直强调学习目的明确,学生自踏入校门起,即反复接受老师耳提面命,“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可以做什么”等等导致学习丧失快乐的心灵体验,变成沉重的负担。相比起来,大部分外国孩子则在“无意义”“无目的”前提下,发现读书学习的乐趣,并养成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二则,缺乏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校园里教师讲授争分夺秒,学生做题惜时如金,师生同在题海遨游,犹觉时间不够,“正经事”每天做不完,哪有时间讲笑话?三则,教学规矩太多甚至苛刻。比如从中国学生上课一律正襟危坐、小学生要将“双手叠放于体后”,而国外课堂却是师生团团围坐谈笑风生。
此外,还有社会大环境影响。在成人世界里,不只是“庄重、正式的词”不能拿来戏谑,庄重、正式的场合以及领域都不能开玩笑。很多本该轻松幽默的场合、领域,中国人都严重缺乏“笑元素”。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