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甘肃省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明确提出,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将纳入新高考的范畴。按照改革方案,这批学生首先在高二不再面临文理分科的抉择,在高考时成为首批”3+3”模式的考生。据测算,目前在校的小学六年级学生将成为首批“新高考”的考生。那么取消文理分科后,高中的课怎么上?
学生必须要全面发展
兰州一中副校长朱万存表示,其实文理不分科的要求,早在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就有要求: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2014年启动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2020年基本形成。我省今年宣布2019年开始取消文理分科,并不意外,这也是大势所趋。朱校长表示,文理分科的历史中,解决了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文科生专攻文科专业,理科生专攻理科专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文理分科,禁锢学习思维,不利于学生综合发展。对于取消分科,朱校长认为,这是教育取消行政色彩的一次变革。将来学生可以自己选择,6门课里可以选理科的也可以选文科的,更可以选文理科都有的课程。
兰州一中教务处主任马继林表示,文理不分科才是对于学生的未来负责,便于学生在中学阶段掌握综合的文化知识,在大学能够继续发挥综合优势,也为学生在大学阶段提供了多种选择渠道,更为以后的就业人生提供了更多的方向。中学里的文理分科,因为有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学生们偏科的情况日益严重。在中学,实行文理分科之后,理科生只懂得一天到晚的“理化生”,题海战术,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然而表象之下却忽略了日常情操和对于人文历史知识的了解,以至于到了大学之后缺乏文化底蕴。而对于文科生而言,平常注重史政文化知识的积累,缺少思维能力的训练,一到考试就使劲背,完全是培养了“应试性人才”,显然,这也是有重大缺陷的。到了大学,不少教师反应,理科学生不学政史地等知识,缺少文化底蕴,而文科生不懂理化生,思维缺少理性和条理。
【高中】未来最典型的上课模式就是走班制“选课”、“选师”面临挑战
取消文理分科后最直接的一个问题就是:课怎么上?朱万存表示,取消文理分科后,学校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选课”、“选师”的压力。简单来说,未来最典型的上课模式就是走班制,一个班里可能要存在很多种课表。在传统的“3+综合”高考模式下,文理科学生分工明确,考啥学啥就可以,文科生可以不用去管电流的方向,也不用去学化学元素周期表。取消分科后,政策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全面发展,所以,不论怎样,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政治之间的这堵墙将被推倒,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考生选考什么课,学校就要安排什么课。这给学校带来的最大困扰就是怎么安排教室和老师。到时就会出现,有些课程的老师上课负担过重,甚至短缺,而有些老师又出现富余的现象,从而影响老师的积极性。这也给老师提出了挑战,不光课要讲的好,还有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真正体现教书育人。
马继林表示,省教育厅在政策出台之前,做了立项,确定了“一市一县一校”作为试点,兰州一中作为唯一的项目试点校进行了一次“模拟选课”。为了及早了解“新高考”选考科目“6选3”学生究竟怎么选,会偏向哪些科目,高中课程又该如何来做相应调整和配备师资,学校对777 名高一学生和858名高二学生进行了摸底调查。结果高一2班全班53人中,选考物理的46人、化学39人、生物42人、政治6人、历史11人、地理15 人,6门课全部都有人选。而高考选考科目与学考的学习和考试内容是不同的,学考只考必修课内容,高考选考科目还要加试选修课内容。选择学考的学生只学习必修课内容,而选考的学生还要学习选修课内容。因此,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授课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选择,学生走班上课势在必行。
因为是从2019年高一新生开始实施,所以,目前在校的六年级孩子将是第一批新高考的考生。对此,王家堡小学家长张健表示,他当时高考的时候,因为考虑把数学成绩提升一下,高二选了理科,高三又转了文科。他觉得那时文理科确实不科学。现在不分,孩子们将成为这个政策的受益者,更能让孩子有特色的发展。
“特色班”将迎来春天
朱校长表示,现在很多高中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班,分文理科的时候,这些特色班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孩子某一科的学业水平,其次是竞赛获得名次,以便高考受益。将来不分科后,这些特色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孩子们可以有的放矢,让自己的兴趣得到充分的释放。更为自己在高等院校选择专业提供强大的支持力。马继林表示,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高考改革,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高中学校要及早着手,对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加强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培训。学生、家长、老师要充分沟通,同时,要结合问卷、调研、访谈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尽快明晰自己定位。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