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校长 袁寿其
学校情况及办学理念 | 学校发展目标 |
学校内涵和特色 | 教育工作管理经验和心得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教育在线嘉宾聊天室,我是主持人陈婷婷,非常高兴为大家主持今天的节目,这期的节目,我们有幸邀请到的是江苏大学的校长,袁寿其,袁校长,为大家详细的解析江苏大学的情况以及办学理念。
[袁寿其校长]:你好,很高兴和你们进行网络的交流。我们江苏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高校,学校始于1902年的刘坤一、张之洞、魏光焘在南京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后经变更,数易其名。2001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和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立江苏大学。我们学校是一所以工科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座落于风景秀丽的江南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占地面积3045亩。现有教师共450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35000余人,其中研究生6000人,设有24个学院、73个本科专业,覆盖9个大学学科门类。
[袁寿其校长]:学校拥有6个博士后科流动站,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博士点,10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个江苏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拥有1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和MBA专业学位授予权。
[主持人]:作为一名曾经的大学生,我们切身感受到同五年前、十年前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袁校长,请您宏观地给我们分析一下,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势,好吗?
[袁寿其校长]: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九五”,以迅速扩大规模为主要特征的“大发展”、“十五”以建设新校区为主要特征的“大建设”之后,目前已进入已提高质量为主要特征的“大提高”阶段。去年年初,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1号文件”和教育部下发的“2号文件”成为国家推进高等教育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型的重要标志。
[主持人]:那么,我们江苏大学又是如何来应对这种态势的呢?
[袁寿其校长]:在全面总结“十五”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江苏大学适时提出了“紧扣主题、突出重点,切实推进工作重心转移”的发展思路。整个“十一五”期间,我们紧扣“提升内涵、强化特色”这一发展主题,坚持教学质量、拔尖人才、强势学科、自主创新“四个优先”的办学方针。特别强调国字头品牌建设,如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成果、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国家级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等的遴选、培育、组织申报,这些都是提升内涵、打造特色的关键指标,也是落实“四个优先”的具体体现。
[主持人]:这两年,咱们江大在这些“国字头”品牌建设,体现办学水平的关键性指标方面取得了那些突破呢?
2006年,我们实现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精品课程、新世纪 “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等的突破。去年一年,我们继续努力,一系列体现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再次取得可喜的成绩。比如,全国唯一的以研究水泵为主的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我们学校的王牌学科——“流体机械及工程”,去年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评估验收;同时,我们新增了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和一个国家(培育)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新增一个博士后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校的工程训练中心(工业中心)成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连续两年榜上有名。“地方高等院校机械动力类人才培养”项目被列入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潜水泵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种低比转数离心泵叶轮设计方法”获江苏省专利金奖。“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实验室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江苏大学出版社正式成立。前不久,我校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主持人]:在采访您之前,我了解到,作为一所合并高校,多年来江苏大学的各项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尤其是2007年,江苏大学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内涵和特色得到显著提升和强化。请您具体给我们介绍一下好吗?
[袁寿其校长]:好的。去年一年,我们紧扣“提升内涵,强化特色”这一发展主题,坚持 “四个优先”的办学方针,团结一致,克难奋进,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了既有的发展态势,在辛勤的耕耘中实现了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具体来讲:
——人才培养方面。我们积极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大力实施“精英型”、“复合型”、“创新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三大计划”,切实加强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大学生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毕业生学位授予率和就业率实现新的攀升。在全国第10届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以全国第6名的成绩再次夺得“优胜杯”。在“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类竞赛中我校均取得优异成绩。
——科技创新方面。全年科研经费突破1.9亿元。纵向经费突破500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基金立项经费突破1000万元,国家社科基金立项3项,创历史最好成绩。申请专利207件,授权专利80件,居全省高校前列。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4项。学校再次荣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学校流体中心连续三次荣获省优秀工程中心称号。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方面。进一步完善国家、省、校三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4个硕士点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合格评估,其中1个获优秀成绩(全省仅12个)。录取各类研究生2125人。研究生培养质量以及学位论文质量进一步提升,获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14篇,省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100%。
——队伍建设方面:“人才强校”战略全面实施,“不遗余力培养人才、不惜重金引进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队伍建设工作方针取得明显成效。遴选出9名中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对象、18名优秀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投入千万元进行重点培养。引进教授、博士48人。新增“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首席科学家1人、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选40余人。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