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指导]
(1)区域农业发展问题
①农业环境问题
农业发展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农业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a.农业生态破坏问题: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农业开发或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利用,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湿地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出现,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b.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农业发展过程中为追求更高的产量,不合理的施用化肥、农药、农用地膜等导致的土壤污染、农产品污染、质量下降等环境污染问题,影响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②农业发展效益问题
主要是由于认识以及科技水平的原因,导致区域农业发展中出现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活动方式落后、农业产业加工经营落后、专业化和集约化程度低、农业产业效益低等问题。
(2)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区域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即要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
经济效益:通过优化农业结构、产业结构,农、林、牧、渔均衡发展,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合理安排各业比重,延长产业链,引入其他产业如农业光旅游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打造特色品牌;
生态效益: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禁止过度开垦、放牧、樵采,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农田防护林,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等。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改良土壤、提高机械化水平、改善交通条件、建设人工草场、轮牧、禁渔、休渔等。
(3)特色农业、生态农业
①乡村振兴与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关键之点就在于"特"。其根本是依托农业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突出自己的特征。地方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注意两点:充分发挥优势条件和改进限制条件。同时注意改善交通、扩大市场,如可采用电子商务等,注意改善当地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②围绕绿色生产的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思维点拨:运用综合思维,掌握农业生产模式图的判读方法
农业生产模式图体现了一个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和循环经济农业生产模式两种形式。农业生产模式特征分析是近几年农业部分命题的一种主要考查方式,其主要的判读方法总结如下。
一看找典型作物,推断所在地区;二看废弃物排放和利用;三看土壤的肥力结构,是否为有机肥;四看能源来源是否为沼气等;五看种植结构,是否多种经营;六看产业结合,观察产业链是否延长。
(4)我国的粮食生产
无论怎样强调农业现代化和科学化,无论怎么调整产业结构,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①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②要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
③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面向市场,调整农作物品种和农业结构,一方面满足人民生活的丰富多样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民的收入真正得以提高。
④要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量。例如:使用优良种子,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等。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