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2020-05-13
中国教育在线整理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往往文学类文本的问题页也是围绕这三方面展开……

  小说人物

  一、赏析人物描写的角度

  (一)正面描写

  1. 肖像描写: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

  2. 语言描写:①鲜明的展示人物的性格,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 动作描写:使人物鲜活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从人物的举手投足中窥见人物的心态性格等。

  4. 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

  5.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6. 细节描写:①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②深化主题。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⑤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二)侧面描写

  借助次要人物烘托、借助物象烘托、借助环境烘托。它们的作用: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二、分析概括主要人物形象的技巧

  1. 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形象(性格)。

  2. 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对人物的正面侧面描写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3. 从分析环境入手: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4. 从分析情节入手:情节展开的过程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展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5. 从分析人物关系入手:小说中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理清人物之间的行为关系,分析他们的交互评价、情感态度。

  6. 借助作者的议论或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语句分析。

  答题模式:……是一个……样的人物形象。……具有以下性格特点:①……②……③……

  三、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

  1.对情节的作用: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对情节是否有推进作用?

  2.对主题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了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3.对社会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

  四、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

  1.对“自身”的作用:“自身”是否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

  2.衬托主要人物: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有声有色,凸显主要人物的品质,使主要人物品质、使主要人物形象更鲜明。

  3.是否起线索作用是否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4.是否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文章主题。

  5.文中如有“我”,则是作为见证人,增强了小说真实性。

  5.是否为主要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环境,起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五、分析物象的作用

  1.他作为小说的形象的一部分,有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对“人物的作用”: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人物形象(如梅兰竹菊)

  3.对环境作用:物象衬托环境,看其对时代特点、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看其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

  4.对情节结构作用方面:它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严谨的作用。

  5.对主题的作用: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答题模板:……是什么……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事物)形象,作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事物)形象,(他、它)有……样的作用(启示、艺术价值、艺术价值)。

  小说的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一、概括环境的特点五角度

  1. 从“时”的角度:“时”泛指时间,具体指时代背景、写作时间,比如抗战时期,也指自然环境中的时令节气,看它们有何特点。

  2. 从“地”的角度:“地”泛指地点。具体指场所、场合、地域等。看它们呈现怎样的特点。

  3. 从“人”的角度:“人”指人物。主要指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分析。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而又十分虚化的社会环境。通过理清人物之间的交往判断人际关系是友善,还是紧张冷漠等。

  4. 从“事”的角度:“事”指事件、情节,主要指从情节发展过程中,生活工作的状态中分析概括,比如“激烈残酷”这一特点。

  5. 从“景”的角度:“景”指景物。主要指从景的“形、声、色”等角度分析概括环境特点,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如“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二、环境描写的作用

  1.对环境自身的作用:①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点明时间、季节等,突出环境特点,营造某种意境。②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如时代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故事气氛,奠定情感基调。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或喜庆,或冷清,或悲凉,用以感染读者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对人物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人物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引导人物出场,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人物性格,衬托人物情感,促使人物思想情感发生转变。③烘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命运。

  3.对情节的作用:①暗示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内涵。

  4.对主题的作用:表达、寄托、揭示、暗示、深化主题。

  5.作为背景,暗含社会背景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答题模板:①环境本身(交代了……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埋伏……)③人物(烘托、映衬了……)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深化……)

  小说情节

  一、梳理概括情节

  题中有“情节”“脉络”“过程”“概括”“梳理”等字样。

  答题模板: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其中“何人+做何事”必不可少。

  二、分析情节的作用

  (一)结构角度:

  ①照应前文

  ②承上启下

  ③线索

  ④贯穿全文

  ⑤设置悬念

  ⑥埋下伏笔

  ⑦为后面情节做铺垫

  ⑧推动情节发展

  ⑨使情节曲折生动。

  关键术语:照应、悬念、伏笔、铺垫等。

  (二)内容角度:

  ①对环境的作用:交代/突出人物活动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

  ②对人物的作用: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面貌,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③对主题的作用: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

  ④对读者感受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三、小说开头段的作用

  1. 设疑(悬念式)开头的作用: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 写景式开头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的心情,④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⑤暗示故事结局。

  四、小说中间段的作用

  1. 结构上起过渡、承上启下:要求分析如何承上,如何启下。

  2. 表达上起衬托、对比、铺垫。如果描写的物象是次要物象,且与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作用就是正面烘托、衬托、铺垫;如果描写的物象不一样,意境或情感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对比。

  3. 内容上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五、小说结尾段的作用

  1. 出人意料的结局:①从结构安排上看,能使平淡的故事凸起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2. 令人伤感的结局: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 令人欢喜的结局: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突显出美好的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

  4. 留下空白的结局:耐人寻味,留下“空白”,让读者进行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

  小说的艺术技巧

  一、情节叙述手法

  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

  ①第一人称:叙述亲切、真实、自然、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②第二人称:拉近叙述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小说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③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能较直接的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方式

  ①顺序:按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顺序来写,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便于读者了解所叙来龙去脉,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

  ②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③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解释、说明的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让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推动情节发展。

  ④补叙:对前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⑤平叙:即叙述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两件及以上的事,可以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二、情节安排手法

  1. 悬念:在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2. 伏笔: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给的提示或暗示,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3. 抑扬: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从而使文势曲折变化,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

  4. 照应:又叫呼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5. 对比: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比较,作用一般是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6. 衬托:指描绘某一人或事物来表现另一人或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可以使作品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7. 突转:在小说结尾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变化”,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语言风格

  1. 生动形象:语言活灵活现,具体形象。艺术效果:①人物语言个性化,言如其人,②描写逼真,绘声绘色、惟妙惟肖;③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新鲜活泼;④注意词语选用,注意句式变换,使行文变化有致。

  2. 朴素自然:语言自然不做作,少雕饰。艺术效果:

  ①发自内心,出于真诚,感情真挚;

  ②明白如话,清新自然,不堆砌,少修饰,不做作;

  ③真切平实、通俗易懂。

  3. 含蓄蕴藉:语言含义深刻,含而不露,言在此而意在彼。艺术效果:

  ①引而不发,含而不露,欲言还休。

  ②富有言外之意,弦外音,话中话;

  ③深沉厚重,深奥含蓄。

  4. 幽默风趣:语言诙谐机警,活泼有趣。艺术效果:运用夸张、反语、仿词、双关等修辞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揭露事物本质,富于讽刺意义,增强批判性和说服力,令人轻松愉快,忍俊不禁,雅俗共赏。

  5. 庄重典雅:语言平实沉稳,严肃庄重。

  ①采用典范书面语;

  ②常用古词语、成语;

  ③多用专用名词、术语;

  ④多用长句复句;

  ⑤深沉厚实,义正言辞。

  6. 清新明快:语言干净利落,明白晓畅。艺术效果:

  ①直接了当,不拐弯抹角,斩钉截铁,单刀直入,一语中的,一针见血痛快淋漓。

  7. 整散结合:整句与散句错杂。

  艺术效果:使语言具有整齐美、对称美、复叠美、回还美、错落美、活泼多姿、丰富多彩,显得文采飞扬、文气十足,情浓意满,酣畅淋漓。

  四、赏析小说的叙述技巧

  设问标志:题中有“线索”“处理”“安排”“情节展开”“构思”“布局”等字样。

  解题思路:“四抓”“一想”

  一抓:叙述人称,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二抓:叙述方式,了解叙述方式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表达效果

  三抓:情节安排,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四抓:语言风格,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一想:想作品的叙述背景:叙述背景主要起衬托人物渲染气氛的作用,有的背景还富有象征意义,在分析时也应考虑此方面的作用。

  答题模板:点出叙述技巧+结合文本分析+技巧效果

  小说的主题与标题

  一、标题

  (一)小说标题的含义:

  ①表面意义与深层意义。

  ②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③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二)根据标题特点分析标题作用

  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作用可能具有“点名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等”。

  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作用可能具有“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等。”

  3.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作用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等”。

  4.如果以问题为题,则作用可能具有“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思考”。

  5.标题的作用还包括:①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②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转折;③化解人物矛盾冲突;④对小说主题的概括,或是一语双关或是画龙点睛。

  (三)标题是否可以替换?

  1.从是否有助于突出人物形象、主题?

  2.是不是小说的线索?

  3.能否概括小说主要内容。

  4.能否制造悬念、讽刺、双关等角度分析两个标题的优劣进而确定是否可以替换。

  二、探究思想主题

  1.启示类:①从与小说相对应的人物(如孩子、学生、父母、老师等)。②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道德沦丧等)不同角度切入。

  2.人物体现的思想类:从人物的言行举止,精神境界以及为人处事等角度进行分析。

  3.小说主旨类:从不同人物的表现,不同主题词的阐释,不同层面(如现实、历史、哲理)的深化等角度进行分析。

  4.主旨辨别类:从文本对某个主题的呈现,现实生活对某个主题的呼吁等角度进行分析。

  5.谈谈看法类:从文字本身的内涵,与现实的关联,与自我的关联等角度分析。

  答题模式;观点:(我认为……/我赞同……)+原因(阐述理由可以从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角度展开)+总结(可视具体情况做取舍)。

  三、小说主题

  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思想品德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假恶丑。

  2.用故事的形式针贬时弊(以小见大的手法)。

  3.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常用象征手法)。

  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
SRC-861652184 2018-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