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2008年高考考试大纲名师解读:文综
2008-03-10
中国教育在线
关注掌上高考



北京五中政治特级教师:闫长珍作客中国教育在线

·2008年高考文综大纲变化 ·考生如何有效应对2008年文综考试
·2008年高考文综命题趋势 ·高考前100天冲刺 考生如何复习
·高考考场中答题如何合理分配时间  

 

 

  [主持人]:2008年高考大纲已经发布了,为了使广大考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新大纲的变化,并有针对性的复习,中国教育在线高考频道联合天利考试信息网特别邀请到北京五中政治特级教师闫长珍老师就2008年高考文综大纲进行在线解读。首先请闫老师和中国教育在线的广大网友朋友们打声招呼!

  闫长珍:大家好!

  [主持人]:请闫老师给2008年的高考考生解读一下文综大纲。

  闫长珍:我们同学下个星期都可以拿到2008年的考试大纲了,拿到考试大纲以后,大家要做的事情首先是要研读考试大纲的前半部分,前半部分首先大家要清楚考试的性质,虽然这个可能,你觉得没必要,觉得选拔性考试,但是我这里指的是你一定要清楚,这是高等院校在选拔适合在高等院校进一步学习的人才。说这个的目的是让你知道,是大学在选拔人才,所以不是你怎么学的,他就怎么考,而是他怎么考你就怎么去应对。我们就要清楚,那大学选拔的人才要有什么样的能力呢?那就是它考试大纲,我们下面要研读的它的能力要求。明白这一点以后,我们就要清楚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我们平常老师可能老跟你说,现在不是知识立意,什么意思呢?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你看到大纲以后,它是放在后面的,他说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察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这个能力测试为主导,测试什么能力?就是在能力目标说的四个能力。也就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闫长珍:所以我们高考题它出题的目的不是说,我教材上,不是知识立意,教材上可能黑体字你觉得是重点,但是它不是说哪一点是知识重点我就要考它,他是考察我命一个题,考察出这四个能力来,那就是达到目的了,所以一定要清楚这四个能力的要求。总的来说还是学什么,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指的是什么呢?后面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这个包括我们教材上规定的这些扩点,其实也是知识的目标,这一点就是一定要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所有的考点,你都要把握,这就是基础知识。 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你掌握的怎么样,比如说政治,文综30多道选择题,每一个4分,通过选择题考你在认,把对的错的搁在一起,让你去认,去辨别,这要根据你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去辨认,这是一种掌握。 另外,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你会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那么这实际问题是什么?其实是很多网友特别关心的问题,就是说时政怎么考?其实我们文综考试现在不单纯的考时政,但是这些重大的时政问题或者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有时候会做背景,做背景然后拿它去,让你设置这些新材料,新北京,很热的问题当背景,让你用学过的那些考点知识去分析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这个实际问题,咱们关于时政我们还是要了解的。 其实我们基础知识考试范围部分也包含年度范围内,比如说从07年4月到08年3月31号,这一年范围内的重大的方针政策,那么这一点一定要清楚,我们这个指的是这些实际问题,但是不单纯的考时政。也就是说,没有那种,比如说我们有同学说,时政我要记什么什么时候发生什么什么事,他是拿它当背景,然后辐射到考点知识,相关的大家要掌握,关键是拿考点知识去分析解决这些问题。 运用它,其实我们在二卷,就是答题部分,有时候让你运用学过的什么什么观点分析什么什么问题,类似于这样。所以大家一定要清楚这个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能力的立意,它要考察那四个能力,那么它会选相关的背景,有的题侧重,比如说第一个能力,解读信息,有的侧重于论证的能力,那要看题,这个是关于命题指导思想。

  闫长珍:我们要特别清楚这四个能力。有的时候容易被忽视,其实有的同学可能在考试过程当中经常有这种情况,说我背了很多的东西,但是我答题的时候我就不知道答这道题用什么,那么他就会把所有的,我们开玩笑说,不是问什么答什么,他是知道什么写什么,所以答了很多,最后没有几分,答题的质量很低,而且影响速度,其实这个问题在哪儿?就是解读信息的能力不行,所以大家要认真的学习四个能力要求,在咱们的考试说明上,把每一个能力要求有三个具体的要求,所以考生拿到考纲以后,要好好的读一读,每一个能力要求的三层具体要求。 下面我简单的给大家解读一下,比如说咱们刚才我说的考生,平常作题也包括选择题,为什么选错?其实是读题的问题,你看他把这个放在第一个,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那信息是怎么呈现的呢?一个就是试卷当中,比如说文字资料,咱们政治还有图表,另外像地理、历史还会有画面,像我们文综还会有数据符号等等,你这个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实际上你就搜集发现信息,你对这个信息的理解,这是一定要下功夫的。

  闫长珍:学生答半天不拿分,主要的问题,其实我看,解读信息。这个信息表现在题当中一个是审题,所以考生在训练这个能力的时候,特别是二卷,你在审题的时候,我让学生们都怎么做?先看设问,所以审题的精准,首先审设问,审设问就可以确定,这道题让你用哪个学科,因为二卷比如说政治38题,有的时候拆成两道题,它是学科类综合,比如今年宏观调控很热,人家如果,宏观调控你在政治常识,经济常识里面都讲,假如你审题的时候不准确,人说从国家职能的角度去说国家干嘛要管理经济,如果答成经济常识,那就没分了,所以在04年有一轮刚刚投资过热的时候,那一年的高考题有很多地方都考了宏观调控,有的从经济常识、有的从背景常识,背景都一样,你要是审题不精准,经济达成政治,那就一点分都没有了。 还有一类题在设问上就给你确定一个知识点,规定你这一问就用某一个具体考点知识分析解决去,这个时候你就能迅速的进入第二个能力了,调动运用知识,你就想像一下,你背的这个考点知识都有什么,这种你一下就知道,对理论本身的要求比较高,如果背的很熟,这里面四小点,然后你再回头去看材料去,解读材料,所以这个信息一个是设问,一个是材料,那也有的时候说它就规定一个范围,比如说它说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那二、三、四册书的东西,那么多我到底用哪个?这个时候你进入第二步,你审材料,我再回头去看材料,材料一般两种情况,一种是信息的性质,也就是它给你叙述的这个事,这么一个背景,性质是什么,这个事是褒还是贬,让你去判断评价它,那另外一个它叙述一个过程,比如说现在循环经济很热,说某一个企业它是怎么把废物再利用,走循环经济模式的,那么你这个时候,他会分层叙述这件事情,这个时候你解读信息是需要回应信息提供的情景,如果人家在设置这个背景材料的时候,有四层情景,那么你一定要回应四层。比如说我们今年科学发展观特别热,给你一个背景,他就说,我们现在比如说科学发展观里面说的协调问题,他给你说城乡不协调,那他给你城乡怎么不协调,他会通过设置材料给你一些信息,比如通过图表或者人均收入的差距,比如说公共事务方面的差距,那你要审完了以后再回答,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的时候,他说两方面,你就要回应两层,所以我们说解读信息是很重要的,这一点有技巧,什么技巧?一般读题的时候看标点,要是有四个分号或者说四个句号,就回应四点,回应信息提供的情景,这一步非常的重要,如果你不舍得花时间做这一步的话,我这儿说重要性,就是说直接影响你答题的质量和速度。你想想,每个题都答很多,最后做不完,或者说你答一片说不到点上,就没分,踩不到点也踩不到意上。如果第一个能力,通过审题确定好知识点了,那我就进入第二个能力。所以我们看。

  闫长珍:第二个能力调动运用知识,你看命题的指导思想,他还是要考察你对所学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成为,那那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是必考的知识,我审题审清楚了,我就要调动,所以是指对原有知识的支配,当然你的前提是储备,所以考生说在最后这一段干嘛?其实最后100多天,三个月吧!差不多,不到三个月,就是一个强化记忆,学文的那些考点知识你必须把它记住,有些东西是要背原话,那些观点的表述,一定要背,如果你根本没有储备,你哪儿调的出来啊,所以有的时候你看着这题,因为有的考生在记忆的时候不准确。也就是说他总是模棱两可,大概觉得这个会了,但是他记得不准,真让他表述写出来,变成文字形式呈现在卷子上的时候他写不出来,那这样就影响答题的质量。所以一定要储备,强化记忆,别听有的人说,不用死记硬背,其实我教这么多年高三,学生必背的考点知识必须要背,而且我们要求用术语答题,所以一定要准确的记忆,要背,强化记忆。你如果储备得好,我通过审题,我能迅速的调动出来,所以所谓调动运用知识,就是你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你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这些思维过程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说,调动知识特别重要。

  闫长珍:通常这个能力的表现在考场上因为答题时间有限,你通过审题,审设问审材料,把你接收到的信息与要解决这个问题的知识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然后自如的驾驭有关知识,原理、规律等来完成这道题,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你要是储备的好,有时候就很准确,储备不好,当然你就,都不知道,大概知道这个题用什么,但是背不下来也不行,所以我们调动运用知识能力的前提一定是储备,我怎么储备呢?我背的时候,现在有的同学拿到考试说明考试范围以后,因为第一轮复习基本上都完了,第一个学期老师基本上按照上一年的考试说明走一遍,这个学期我觉得走了一遍以后,现在就可以做知识专题,比如说历史唯物主义都有什么观点?哪些都属于认识论的观点,主要观点有什么?关于市场经济的经济都有什么,你可以做这一类专题,因为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高考实践当中,它表现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高考题看,这几年,我们基本上是这么,大概是这三种情况。 一种他给你背景,给你一个材料,让你从他给的背景当中推导出理论和原理,这个材料反映出什么经济学道理,或者让你受到认识论的什么启示,比如说认识论的什么启示,你先得知道认识论都有什么观点,然后再根据材料一看,在圈里面找。所以考试说明你得看看。

  闫长珍:还有一种这么出,他说让你从矛盾分析的角度分析什么什么问题,或者他让你用,比如说给你一段背景,说我们国家,比如给你一个国际社会建议,我们一个外交活动,这是背景在某一项重大国际事物当中,中国的立场和态度,这个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什么内容。这个时候我们首先你也知道,我国外交政策有什么,还有的时候或者他说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呢?这时候你得知道理论和本身的要求,我们外交政策有几个基本点,有五个。然后那你再看他的材料,这时候解读材料,你就看,一般像我说的一个分号,你说这个体现哪一点,那个体现哪一点就可以了,这个时候就是说理论和原理本身就是小论点,然后你拿它去演绎材料。最难的一种是什么呢?这个题设置的背景,然后他不告诉你具体的知识点用什么,他就说,从经济常识的角度,经济常识八册书呢?回答他那个题,使得理论和道理是散件的,可能这课有一点,那课有一点,比如现在宏观调控挺热的,说到宏观调控的时候,说现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投资过热,那说让你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让你去分析为什么投资过热,那你看市场经济这个知识,第一课有价值规律,也属于这一类知识。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有市场经济的概念概念,还有它的缺陷,还有市场交易的原则等等,你说散件在各课,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得通过看材料,能把这个知识体系,就是指示体系特别熟,比如说说到中央和地方关系也是,去年就说中央政府为什么约束地方政府,就类似于这样的题就比较难,所以最后这一阶段,在你都背得差不多的时候,你就给知识归类,你把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搁一块儿,就应付这个知识点回答问题比较好。

  闫长珍:第三个能力叫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四个叫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这两个能力实际上就是我们二卷,就是学生答二卷,一般来说是5问或者6问,其实5问也好、6问也好,它设问的类型就是第三个和第四个能力的类型,我们二卷有的时候上来就一道图表题,问你这个图表给你两个曲线,让你描述它的走势,这个全国卷曾经出过这个,生产资料价格给一个曲线,消费资料价格给一个曲线,需求给一个曲线,让你描述两个曲线的走势,描述事物的能力,这个实际上就是一个设问的类型,那么这种题你怎么做,一定好好看图,那个表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一种类型,就是让你用什么什么观点或者什么什么知识去分析什么什么问题,阐释事物的能力。所谓阐释就是分析说明,我们肯定是有一个这样的题的,说这样的题,其实这两年在二卷上出现的频率还比较高,这种题答案是好操纵的,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但是答案如果开放性太强,没法控制的话,那没法判卷子,所以阐释的时候经常这两年,就是规定一个知识点,就让你用这个观点说明问题,这就是阐释事物。其实高考五问肯定有一问是这样,有时候有一问,有时候有两问。

  闫长珍:这两年我们还会有论证探讨事物的能力,所谓论证,其实最近两年出现的比较多,比如说我们党和国家政府的一个什么什么做法,或者是一个什么什么的提法,让你去说它的政治学依据或者说经济学依据或者哲学依据,实际上就让你论证它的合理性,比如说曾经出现过的,北京连着两年了,刚才我说的是一个,07年的考题有一问,中央政府能够约束地方政府的政治学依据,那就是论证它的合理性呢。你用你学过的知识,政治学依据等于告诉你他用哪科的知识,学科类是政治常识的知识。还曾经数过,解决公平问题是政府的责任,让你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说依据点,但全国卷也出过,政府介入拖欠民工工资,还有工程款政治学依据或者说经济学依据,其实就是论证事物的能力。所以咱们高考二卷里,这两年经常出,有人说这样的做法,比如我们现在老说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给你政府怎么关注民生,从政治常识的角度去说它的合理性,这就是论证事物的能力。 我们还有探讨问题的能力,我们这几年也经常有,虽然分值不高,3分、4分,让你针对什么什么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探讨问题的能力也是我们这几年文综卷,因为有5问嘛,出主意,出主意探讨问题好像是开放性,我是不是提什么建议,不行,他会给你设置答题范围,不然答案就没法判了,一般他给你怎么设置呢?他通过两点设置,一个他从给你圈一个知识点的圈,他就让你从一个什么知识的角度,你比如说咱们说给你提一个,就让你从经济学的角度去探讨这个问题,或者他通过设置背景,那比如说有的时候他说你通过这个事情,从联系的观点的角度,怎么发展循环经济?还有一个他给你设置背景,比如说现在科学发展观今年太热了,都写到十一大报告里面去了,科学发展观怎么考,那么多内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那他可以给你设置背景,07年,宁夏是新课程,他就考了这一点,给你一个小图表,图表东中西部人均GDP是多少,他问你这个图表,找一个材料反映什么问题,反映什么经济问题,等于告诉你学科了,然后他说让你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解决这个材料二中的问题的思路,这个材料二什么问题?就是东部西部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你就想科学发展观里面有一个区域协调,所以这道题你就解决这个区域协调马上就去调动这个知识点就可以了。所以探讨问题的时候也是这样。说现在北京,今年奥运会,我们要建设和谐北京,你为构建和谐社会你做什么,比如说他会从一个角度,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或者他让你从个人跟社会关系的角度或者说从人和人关系的角度,他给你这么一圈知识点,你说别的就没用了,这样使得他答案是可控的,可操作的。还有的时候就是说比如上海其实科学发展观早就提出来了,上海曾经出过这样的题,上海说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在什么方面还存在问题,比如就业、教育还存在着不协调的问题,让你从经济学的角度你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题就比较难,经济学上讲什么,你就想,你把它还原成,我探讨问题,出主意了,你就得想,这个就业的问题,还得圈在经济学圈里面,经济学讲就业都哪儿?第二课讲了,调整所有制结构讲了,第三产业那儿也讲了,讲到劳动力权利义务也讲了,那么你就去搜知识去,一定圈在这里面。有的时候有的同学就说,这我就容易打跑了,不就提建议我怎么不得分,比如构建和谐社会,现在强调共建,共享,那么说你为共建和谐社会做了什么,这个时候你就得知道和谐社会什么样?你要不知道,你就不知道做什么,这个时候你就想,假如我问你一个问题,说你为把你们班建设成为优秀班集体,你得做什么,你得想这个优秀班集体得有四个条件,那你就照着这几个条件说。那和谐社会什么样,让你提三点,你就提某三点就可以了,答案一定是可控的,不是说海答,所以答题的有效性,质量就表现在这些。

  闫长珍:所以我们描述也好,阐释也好,一定要好好的看图表,如果有个注,你答题的时候想方设法把注用上,阐释是理论本身,让你用什么观点去阐释去,你把那个观点想清楚,论证探讨比较稍微难一点,你有时候知识点不在一个地,你熟悉了这些以后,这四个能力要求以后,你就发现,还是要强化记忆那些考点知识,不管高考怎么变革,我认为就是说考卷出来以后,因为高考是有一个导向性的,考出的结果就是多年来认真学习这门课的学生的鼓励。我们命题确实是专家学者,那么多人,用那么多精力好好的琢磨这题,一般来说高考题是可信度很高的,而且确实有选拔的功能,当然这是咱们解读考试说明,因为考试说明上面有这么一个表,大家拿到以后自己去看,每一个能力目标它的具体三点要求,我在这儿就不多说了。


1 2 3 4 5 > >> 共 5 页
站长统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