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岗位在减少
由于教师岗位缩减,师范生就业竞争加剧,特别是非重点院校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进一步凸显。采访中,有高校教师提供了这样的场景,每年年底、年初的毕业生双选会上,师范类院校明显不如财经类院校热闹,提供岗位数远不及毕业生人数,显示出“僧多粥少”。
省内师范类高校招办负责人介绍,“师范类岗位需求缺口大,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近年来中小学校合并数目较多,教师需求量锐减;二是各大师范院校的招生规模没有变化,导致累计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师范生数量增多。这一增一减,使近几年师范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师范专业就业面窄
“师范类院校中,像中文、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还好些,将来不能进学校当老师,还可以找一些文秘、编辑等岗位,但是小学教育、教育技术学等专业,就业面就特别窄了”。邢台一名师范专业毕业生介绍,由于教师岗位有限,很多师范生不能从教育系统就业,只能从事非师范职业。然而,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有着非常明显的“专门人才培养”倾向,这注定使师范类毕业生“博而不专、泛而不精”,相比之下,教育类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的学习和教育实践是师范生的优势,师范生和其他毕业生竞争,没有太多帮助。
不管就业考生没信心
近十来年,师范类院校最大的变化是不再包分配,自主择业、双向选择——— 就业政策改变的同时,也让很多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加入了竞争,师范类毕业生不再具有行业就业的优势,师范类院校从此一蹶不振。
功利心重于个人爱好
王方老师认为,高分考生不愿意读师范,除了和个人的志趣爱好有关外,功利的因素也不可小视。“从家长到老师,都希望孩子考上好大学,越重点越好,越热门越好。而这些重点热门里,师范类院校是被排除在外的,孩子的理想,在这种功利的土壤里生了根、发了芽,于是便长成一棵贪慕利益荣华的参天树了,志向只在蓝天,忘记脚下热土。”
国家需要出手救市
优秀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确高于一般学生的,因为教师这个职业对于人的才智能力的确要求是很高的,但越是在升学率高的重点中学,越鲜有报考师范院校的。即使报考了,拿到通知书时,往往都说“我一定考研!”言外之意是,将来要脱离教师岗位。优秀学生都不当老师,那么将来,从事教育事业的人的素质能力会下滑到一个怎样的低谷?一代代的孩子由谁来教育?
石家庄市新华区一高中校长认为,这种情况下,国家不能再放任自流了,应该重新修订师范类院校的招生、培养、就业政策,这种关乎未来人才培养的专业,不能一下子推向自由竞争的大潮中。“虽然现在实行了免费师范生政策,但是覆盖面太小,见效也比较缓慢,短时间内无法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