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备考难度和文凭含金量
申请国外大学性价比更高
“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那个滋味,紧张、压抑。所以,我打定主意,不在国内升学。”上个月,武汉一所重点高中的毕业生郑丽(化名)决定赴美留学。“现在去挤高考独木桥,以后再挤就业独木桥,何必呢。”
昨日,郑丽提供给记者一份成绩单,是她高三“四月调考”的成绩,理科640分。其实,这个成绩在国内也可以拼拼重点大学了。可郑丽说,用同一份力,甚至少花一些力气,她就能考取国外更优质的高校。接下来就业也好,再次升学也好,都会更高端。“如果按花下去的心力和文凭的含金量换算性价比的话,我认为放弃高考是实惠的。”
事实上,现在很多学校对高考的膜拜越来越淡了。记者在汉口一所重点高中采访,该校在2011年曾摘得省文科状元、武汉市理科状元,但不少学生私下告诉记者,同学们对国内状元并没有太大兴趣,很多学习牛人要么被保送,要么在高考前选择了留学。
分析
人才分流只因读大学≠好就业
放在十年前,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弃考是不可理解的,但现在变得较坦然。弃考就是所谓的人才分流,高中阶段不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到了18岁有自由选择前程的权利。
而家长、学生对国内教育的挑剔,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将教育与投资放在了同一平面比较。比如家长、学生看重的就业问题,就是高等教育价值的延伸。这学费花得值不值,家长通常会用工作找得好不好这一标准来掂量一下。
2000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为106万人,之后历经二次扩招,到2009年毕业生人数达到610万。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99万人。十余年间,大学毕业生人数增长了6倍多,但是社会就业并没有跟上。今年,部分企业减少了岗位需求,大学生就业市场更严酷。
不少学生临到高考,一看到社会就业的不景气,就紧张了,所以,很多人把就业难作为弃考的理由。对他们来讲,弃考比高考更合算。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