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现状
很多诗词被低俗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直流三千尺,摸摸口袋没带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双截棍。”
……
记者走进校园,随处能听到有学生一边跑,一边“吟诗”作乐。一同学告诉记者,这些有的是自己改编,有的是网上搜来的,他们觉得很好玩儿,很搞笑,还有更“低级”的诗词,他们自己都不好意思念出来。
诗词被低俗化的现象并不少见。对此,老师们纷纷表示,恶搞诗词,会对学生产生误导,很难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魅力。
校园诗词文化被重视
为了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一些学校也在积极努力,寻求各种办法。
比如桃花岭小学以湖北省“十佳书香校园”闻名。该校每年会举行桃花诗词节、腊梅阅读节,角逐诗词小状元、展示千人诗会诗歌等活动;
东山小学每年都会开展阅读节活动,以营造国学气息,打造国学经典学校;
踏访国学文化,将课堂搬到塞北江南,一直是天问国学课堂的改革模式。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学生进行国学游学……记者调查宜昌市城区中小学发现,校园诗词文化日渐被重视,诗词氛围日渐浓厚。
社会“诗心”一触即发
今年春节,就读宜昌八中的苏同学主动将游戏时间让位给了《中国诗词大会》。看节目时,苏同学很紧张,题目一出,她的大脑也开始飞速运转,迅速做答,答对了欢呼鼓掌,答错了揪心苦恼,仿佛自己站在舞台一样。节目看完后,她列出了一些诗词,和父母一同背诵。
西陵区的张先生出生在教师世家。春节期间,祖孙三代一边看《中国诗词大会》一边互相切磋。为了激励孩子,他们搞起了小小的家庭诗词大赛,如孩子胜出,则可向父母、爷爷奶奶分别提出两个心愿。长辈胜出,则要求孩子将家长规定的诗词题背完。
记者调查发现,一场“诗心”激发大战已在普通民众中拉开大幕。为了迎合大众需求,网上诗词游戏近期格外火爆。微信公众号“小数据”和公众号“诗词世界”分别开发出朋友圈互动分享诗词游戏,阅读参加者也噌噌地增加。
为谁折服
诗词是一种精神回归
诗词,被大多数老师们称为是校园里的“冷门”。因为考,所以要背。很多学生对于诗词并不喜爱,所以学的痛苦,背了总忘。
樵湖岭小学资深教师奚海英表示,诗词不该是硬邦邦的死记硬背,而该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兴趣带着他们在诗词的世界里探索、感悟,功到自然成。
西陵区教育局胡璇曾教过多年的语文。她认为,诗词应从小学习,也许理解不会那样透彻,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会从诗词中发现许多妙趣之处:既有人生哲理,又有世间百态,让人感觉和千百年前的作者产生了心灵的交集。对于孩子们来说,让他们尽可能地多接触诗词,不论是听、读、赏、作,都是有意义的。
宜昌市一中资深语文教师邱老师表示,诗词是一种精神的回归、文化的传承。现在人们生活丰富多彩,但多显浮躁,诗词能让人找到一点宁静,还能让你的人和文章透露出一种气质和美。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不过在校园推广,让人人都喜欢还是有一定难度。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