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公式是条总规则,聪明的他们各有各的诀窍
关键词 效率
中学6年看了10多部美剧
讲述者:韦安麒 保送至清华大学法学(国际班)
我从来不是典型的“学霸”。我个人的做事风格比较雷厉风行,考试的时候总是比大家早翻页,平时也不例外。但与此同时,我也坚持着“懒人哲学”。能在学校完成的作业,我绝不带回家;能上课认真听讲一遍记住的东西,我绝不重复花多余的时间;能通过课本和作业理解巩固的知识,我绝不熬夜刷课外的教辅资料……我花很少的时间去做很精简的事情,但我保证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我是个更注重结果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从不盲目追求多,而只追求好。而在剩余的海量时间里,我投入到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而并不直接和学习考试相关的事情上去,比如课外的英语积累。高二的时候英语老师吕燕要求我们一学期读一本原版书,而我那一整年读完了一个系列,加起来大几千页。中学六年我看了十几部美剧,上百部英文电影。很多经典的或者语速较快的作品我会反复观看,去记忆其中的生词或表达。当你真的热爱某件事的时候,你会不知疲倦。我从来都把这些积累的时间当作我的娱乐和休息,也就在这日复一日的“娱乐”中,才有了获得“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省冠军的我,才有了在清华的保送英语考试中取得了92分高分(满分100)的我。
关键词 自信
从每一次尝试中磨练自我
讲述者:张小雨 保送至清华大学
南外赋予我的自信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一次一次的挑战与锻炼中积累而成。在校内,两年担任班长、团支书的经历便是其中之一。南外一直以来便因活动丰富多彩而闻名,外语节,艺术节,名城会……这些各色活动落实到班级便离不开班长在其中组织安排。除了协调分配其他班委的工作外,很多时候作为班长还要亲自上阵,艺术节的时候我们四处奔波货比三家寻找合适的服装,名城会的时候我们用各种废弃的材料在班上布置出了一片死海。而在校外,参加南京市辩论赛并获得冠军的经历则真正地展示出自信的力量。辩论赛开始之初,对于是否报名参赛我有过一段时间的犹豫,因为在此之前,我并没有接触过任何有关辩论的事情。后来,在自己反复思考之后以及老师的鼓励之下,我还是决定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从学校内的比赛到最后南京市的决赛,我大大小小一共参加了七场辩论,第一场临上场前的紧张不安至今仍历历在目,我仍记得第一次陈词时我的目光是怎样游移不定,而随着一次次在越来越多的人面前展示自我,我的紧张逐渐被淡定取代,我的自信心让我开始敢于微笑着直视台下的观众与评委。历时两个月风风雨雨的辩论赛经历除了提升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演讲才能外,更是让我再次坚定了一直以来的想法:心怀梦想,其实每个人都很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