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安徽皖南山区教学点的学生能和县城孩子一样享受音乐和美术等课程了,教学点的老师在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位教学点学生的家长说:“有了这样的教学,不用再琢磨着把孩子转学到中心小学了。”
这种改变有赖于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启动实施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该项目旨在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中确需保留和恢复的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自2012年11月项目启动至2014年1月底,除中西部地区部分教学点或因电力保障不足、或因教学点布局调整迁移等原因暂未实施外,全国实施项目的5.8万个教学点中已有5.78万个完成设备招标(占99%)、5.17万个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占89%),实现通过卫星或网络接收并应用数字教育资源。
借力信息化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教学点是我国基础教育最为薄弱的环节,多数分布在大山深处、边陲海岛、戈壁草原,交通不便,地理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师资力量薄弱,却又是保证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入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如何保障教学点孩子接受良好教育,一直牵动着中央领导同志的心。2012年9月,刘延东同志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把农村和边远地区作为重点优先保障,通过资源倾斜等方式,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学生的“数字差距”。特别要为全国几万个教学点配备视频接收播放设备和优质资源,逐步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并以县为单位逐步开设同步课堂。
2012年,“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启动。中央财政分两次拨付项目经费共3.6亿元,20个项目省份落实配套资金2亿元。2013年初,各地陆续开始设备招标与安装调试工作,为教学点配备卫星信号接收设备、计算机、平板电视(或电子白板、投影仪)等设备,部分地区还配备了摄像头,利用网络建立亲子热线,满足教学点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父母的交流需要。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要求的有效举措。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