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政大瘦身加分头名占比仍高
日前,教育部发文称,加分大瘦身后,体优生、优秀生、奥赛生等加分人数将减少4成,奥赛科技类甚至锐减75%。而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咨询专家冯用军指出,2014年是全国各地区高考加分“瘦身”政策实施第一年,但仅从各地加分头名比例来看,高考加分瘦身的效果并不明显。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的加分头名有23人,占总数的3成。福建和天津高考加分头名人数最多,而天津更是全为“加分头名”。同时,今年有2人是复读“状元”,其目标均为北京大学。
此外,近6年各地区高考头名中,加分头名共有180多人,占最近6年总数的4成。其中,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加分头名人数最多,共有6人。近日因87名体优生资格被推至风口浪尖的本溪高级中学则有4位头名,位列全国第三,而今年辽宁文理头名更是均出于此。
对此,蔡言厚指出,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是探索打破应试教育体制束缚的招考办法,鼓励学生更加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积极措施。但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使高考加分政策变味了,成为某些人谋取利益的手段。最近几年民族身份造假、体育特长加分造假事件频出,有些地区的重点中学为了攫取到稀缺的优质办学资源,不择手段人为制造不少高考“人造头名”,借此来提升学校的升学率和影响力,吸引社会各界和高校的关注,赢得政府部门的认可。“人造状元”现象值得反思和警惕。
3成高考头名已“名花有主”
毫无疑问,高考头名在高考录取中拥有大学和专业最多的选择权,其影响力和号召力也是无与伦比的。
对此,冯用军表示,“头名们”所挑选的大学与专业,可以说是现今中国最优秀的大学、最热门的专业,代表了高分考生挑大学选专业的风向标。能否在最为激烈的全国高考头名争夺中取胜,已成为中国一流大学特别是中国顶尖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高考头名作为优质生源的符号代表,“花落谁家”关乎着顶尖高校的形象。
在2014年中国各地区高考新科头名中,近3成已经在高考前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等中国顶尖和一流大学提前“预订”。自主招生、校长推荐、领军计划等招生举措已成为名校“掐尖利器”,成为北大、清华等牛校提前锁定高考头名的撒手锏。
部分高考头名也已提前通过了名牌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并获得加分投档的优惠政策。
此外,记者注意到,北京文理头名更是提前接到北大橄榄枝。文科头名孙一先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读北大是她从小的梦想,而她已入选北京大学2014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名单,将攻读法律专业。而理科头名刘倩莹也已经获得北大自主招生资格。
头名追逐赚钱专业彰显社会价值取向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江苏高考理科头名吴呈杰欲报北大新闻系,此话一出,采访他的记者纷纷劝阻,小伙子改了主意。“这两天,所有采访我的记者都不建议我考新闻,所以我在考虑要不要读金融。”最后他选择就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而四川一高分考生想报考医学专业,父亲以医生职业“苦、累、收入低、风险大”为由坚决抵制,苦闷的她前往医院看神经内科,医生也苦劝她千万别学医。此后“千万别报××专业体”在网络上走红。诸多学生网友晒出了自己选报专业的“刻骨经验”。奉劝即将上大学的学弟学妹慎重选取就读专业。
对此,蔡言厚指出,现今高考头名专业选择相对盲目,过度追逐热门赚钱专业,而高考头名的大学及专业选择更多受到家长、老师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现今社会病态的“拜金主义”价值取向。
而文理科尖子生过度扎堆经济管理专业形成恶性竞争,可以肯定的是,注定有部分人将在残酷的职场竞争中沦为平庸之辈,这也是近年来经管专业高考头名多属“高级打工仔”,收入较高但无人成为商界翘楚、行业领袖,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的重要原因。
此外,“高考工厂”、“复读基地”等问题也值得反思。蔡言厚指出,“高分考生复读考头名”虽能激励考生冲击名牌大学的决心,但折射出扭曲的考生名校情结和社会名校心理,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也是对社会“第一学历歧视”的屈服。但他们身上折射出的盲目的“名校情结”误导下的求学道路既无法复制也并不可取。而部分落榜高分考生更是被某些复读学校所利用,成为“高考工厂”、“复读基地”招生宣传的招牌。文/记者李文姬王婷婷
(原标题:3成新科头名已被高校预订)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