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转向技术应用型 地方本科院校需要突破
2017-02-23
光明日报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教改透视

  2014年6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随后,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等6部委颁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两年多过去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进展得怎么样?光明日报日前在上海组织《实践与探索:地方本科院校转向应用型》专题座谈会,邀请全国5省市9所相关院校负责人聚谈实践中的转型,转型中的思考。

转向应用型,地方本科需要突破

  1、转型方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带来新要求

  主持人: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极为重要的构成,也是支撑和保障我国各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最基本的人才来源。进一步办好地方本科院校意义重大。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如何转型发展,已然成为必须作答的大课题。

  严欣平(重庆科技学院校长):高校的发展应该符合产业结构的调整,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企业的技术岗位必然需要“本科人”来进一步推动发展。因此,不仅是地方本科院校,更多的高等院校都该有向应用型转变的意识,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后期的必然诉求,是高等教育向普及化转型的必然趋势。

  重庆科技学院2004年升本,我们的出身就是工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坚守四点:一、行业性;二、地方性;三、开放性;四、应用型。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瞄准重庆发展需求,细化强化与重庆地区企业之间的联系,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结合。这不但使得我们的科研经费大幅度提升,我们的教学团队也参与到重要的项目建设中,最终,学校和师生都受益匪浅。

  李江(上海工程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上海近年确定了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战略。上海市对高校进行了新的分类,希望每一所高校都办出自己的特色。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积极对接这一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创建“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的办学定位。

  而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与行业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的“三协同培养模式”,学生比较受企业欢迎。上海航空最多的时候1/4的员工是我们学校的,上海申通地铁有1/6的员工来自我们学校。

  夏建国(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的世界级现象。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国家比如德国、英国等都曾经掀起举办“技术大学”的高潮。上海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达到了这个程度,需要本科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目前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呼唤更多的应用技术大学。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就是回应这种呼唤。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因产业而生,因产业而长。这里的“产业”指的就是上海地方经济,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就带动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发展。

转向应用型,地方本科需要突破

  2、转型机遇:重要的是自我定位

  主持人:刚才几位校领导提到地方本科院校转向应用技术型,直接服务地方带动了学校发展,夏建国校长还提到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是高校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大家的意见如何?

  陈建国(许昌学院党委书记):转向应用型,其实也是地方本科院校的一个机遇,应该自觉地牢牢抓住。

  许昌学院1942年建校,2002年升为本科,是河南省首批试点转型发展的地方本科。学校这几年立足于“服务型、现代型、应用型”的定位,深化校企合作,发展快速,获得发明专利20项、成果转化5项。目前,学校的理工专业在校生过半,去年就业率达到96%。

  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坚持“立地”,服务于地方发展,虽然是省属院校,学院却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许昌市每年给学校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学校匹配1000万元,成立了9个协同创新中心,打通“学科、专业、产业”三者之间的联系,建设5~8个专业集群,加强“产教融合”。

  耿红琴(黄淮学院副校长):转型是趋势,也是机会。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高校的自我定位。

  有的院校对于转向应用型有顾虑,认为与职业教育拉上了关系会降低自己的层次。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社会还是崇尚“学而优则仕”,对职业教育有误解。而面对地方发展、国家战略,绝大多数地方院校是清醒的,是愿意改变的,但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这些年,黄淮学院在专业改造方面,可以说是壮士断腕,该改造的就改造,该砍掉的就砍掉。目前,我们80%以上的专业和地方产业相结合,立足于服务地方。一所大学的转型发展,需要全校师生齐心协力。需要校长的办学理念、副校长的执行力、中层干部的管理水平。其次,也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需要政府和企业的支持。让地方高校独扛转型发展、人才培养的大旗,是不客观的。

  金则新(浙江台州学院校长):我们学校是2002年升本,定位就是“有影响有特色的地方性应用型大学”。

  社会还是非常需要应用型的高校,应用型大学的建设是社会需求的发展,是产业转型的时代要求;其次,许多企业、产业、研发中心,需要与我们密切合作、与地方紧密合作。这给了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的机会。

  企业的需求是什么?高校如何满足?这是我们这类高校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建立应用技术型大学的统一标准,规范政策导向、完善评估体系、建立考核指标,给地方本科高校正规化建设、提升质量的机会。那么,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专业硕士、应用型博士等高层次的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更应是地方本科的机会。

  3、转型探索:转的是办学类型

  主持人:转向应用型,是很大一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解决发展问题、生存问题的方向,这考验着这一类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智慧和责任心。

  庆承松(滁州学院党委书记):安徽的高校转型还是比较早的,大概十六七所学校是在2000年、2002年、2004年进行转型,都与当地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相吻合。我们这一类院校都有一个共同的定位: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直接服务地方发展。

  滁州学院原来是滁州师范,是师专升本的学校,如何转型办好“多科性的应用型大学”,是校级领导着重思考的问题。我们有一个核心的发展理念,那就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岗位的需要,建立一个产学教育融合的学生培养模式,建立一套与“职业教育体系”相对应的“教学管理体系”。因此,学院在专业设置上,立足于工科专业,以工管为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走“产学研”的特色路,进行校企合作;在课程设置上,“以能力为本”,在教学时着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王亚利(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不同学校承担不同的使命和任务。研究型大学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应用型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在转型过程中,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院校不要左右摇摆。要知道一点:转型的是学校的办学类型,不是办学层次,要敢于走适合自己院校的改革道路。

  川大锦城学院2006年成立,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有几点重要的经验:定位准,解决转型的方向问题;思路清,解决转型的道路问题;目标明确,解决转型的动力问题;措施实,解决转型的保障问题;加强产教融合,积极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立足培养应用型人才。

  4、转型突破:政策支撑与政府支持

  主持人:毫无疑问,转型的“号令”正在激励着全国数百所地方本科院校撸起袖子加油干。而这个过程中,必然有困难、困惑。

  庆承松:转型发展过程中,的确存在一些争论:转向应用技术型的地方本科,仍然是普通本科高校,还是与高职院校一样归入到职业教育系统?这背后透露出的,是因为职业教育“含金量”不够高,本科院校对转型后生源会否受影响的担忧。这就需要国家层面解决两个问题:首先,完善“顶层设计”;其次,落实具体的转型指导意见。此外,应用型大学应该在适当时候,增加专业硕士点的申报,与其他老本科院校区别开来。

  陈建国:应当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对地方高校的支持;学校一定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培养高质量的合格本科生为己任,立德树人;同时加强产学合作,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在起步阶段,只有政府给予大力支持,才能打通“企业需求”与“院校需求”;学校应该大胆地在建设应用型本科的过程中,突出区域特色和历史特色;而且,学校要有“定力”,不要盲目跟风,而是要立足实际,争创一流。

  耿红琴:在转型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困难:第一,师资队伍是转型的瓶颈。由于应用型教师的紧缺,无论是课程的建设,还是相关资源的开发,都与应用型大学的诉求不相符;第二,高校转型发展的理论研究需要加强。要完善理论研究,从理论、实践上对地方高校进行引领,促进其发展方向的正确性;第三,学校外部的办学经费的不足。

  我建议:第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第二,扩大地方高校的办学自主权;第三,改革和完善办学经费的保障体制;第四,优化产教融合的外部环境。我们现在的导向政策还远远落后于国内应用技术大学对产教融合的需求,因此应该区分政府、企业和学校的职能,构建完善的应用型本科的建设和评价体系。

  严欣平: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形成正确的舆论方向。应用型本科的定位,应该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效率转变,解决人才培养与经济需求的不匹配问题;其次,加快制度建设。这不是对已有制度的修修补补,而是深层次的综合改合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原则,“破”与“立”并举,允许高校积极主动探索。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