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校园暴力频发 孩子身上的暴戾之气从何而来?
2017-04-13
澎湃新闻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近来恶性校园暴力事件又密集出现刺激民众的神经:河北隆尧县莲子中学14岁学生张哲,在班会课上与同学产生口角,随后被五名学生按倒在地,其中一名学生掏出一把刀划伤张哲的面部和颈部。另据媒体报道,陕西武功县一所中学两名初三学生和两名初二学生,在学校厕所因发生口角打架,导致一死一伤。

  校园暴力事件中的施害者多是学生,多表现为学生之间的冲突,轻则身体受伤,重则取人性命。社会不禁要问,最为宝贵的同学之情,何以异化为互相伤害?本该纯真善良的孩子身上如此的暴戾之气从何而来?

  青少年因特定生长阶段容易冲动,很正常。科学证明,青春期的孩子,身心发育不完全,大脑的前额叶还不成熟,加之荷尔蒙激增,情绪不稳定、暴躁失控、自我调节能力差是常态。而冲动转化为暴力倾向,正是教育须竭力克服的。易冲动的青少年阶段,正是接受规范教育的最好时期。卢梭说过:“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2岁。在这段时间若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发芽滋长,以致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冲动转化为戾气,青少年对暴力的认知发生偏差,甚至产生崇拜暴力、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心理,背后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在相关教育上的缺位。

  家庭教育缺位,意味着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第一道堤坝失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大多暴力青少年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重重的家庭。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或缺少关爱,就会在他们心中萌发自私冷漠的种子,一经外界刺激,容易上升为暴力破坏的行为。尤其在我国,留守儿童现象普遍,意味着很多农村孩子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家庭教育缺位正是校园暴力频发的重要起因。至于父母自身行为不端、习惯不良,很容易成为孩子模仿对象,往往父母素质较低的孩子,身上更容易滋生戾气暴行。

  学校教育偏差,容易让规范学生认知行为的职责缺位。学校工作的根本是立德树人。学校的价值遵循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只有把学生全面综合发展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而如今不少中小学校尚存在“唯分数论”追求,客观上忽视或屏蔽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教育。而一些学校校园安全工作带着“维稳思维”,只治标不治本,不注意对孩子进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心理健康教育、规则教育、法治教育,表面平静安宁的下面,其实暗藏着骚动暴力的心理情绪。

  社会风气不正,容易成为滋生青少年暴力行为的温床。不良社会风气最容易溢进校园。当前社会,不遵守规则、法治意识薄弱等不正常现象仍然存在,同时,网络上宣传暴力施暴的流行视频,不良价值导向的影视作品,暴力色情色彩的手游,都在潜移默化中对青少年形成负面影响,让其中一些人心里接受“拳头包打天下”的片面逻辑。青少年处于价值观建立形成的重要时期,缺乏对这些不正常现象和扭曲的价值观的判断力和免疫力,倘若没有学校和家庭的正确引导,青少年容易偏听偏信甚至模仿,在校园里行使“以力压人”“以暴力解决问题”的江湖伎俩,伤害别人的同时,也让自己成了不良行为的牺牲品。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文明则国家文明。青少年有法治意识,则法治中国未来可期。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学生的行为和认知扭曲,不能只有追问没有解决。童话大王郑渊洁说,“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培养教育他们。”家庭、学校要守住自身在青少年成长中的教育职责,善于引导孩子正确认知校园暴力行为,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形成合力共同祛除青少年身上的戾气。同时,法律也要跟上,降低青少年刑事责任年龄,加大惩戒力度,提高犯罪成本,遏制青少年身上的戾气,让暴力在校园里根本没有容身市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8-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