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中美日韩高中生比较:中国学生学习压力感下降
2017-06-01
光明日报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数读】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日本国立青少年教育振兴机构、韩国青少年活动振兴院并委托美国BuzzHunter公司,共同实施了“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学习意识与状况调查”。该调查共实施了两次,调查时间分别是2009年和2016年9月至10月,调查对象为中国、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普通高中学生,2009年调查的样本量分别为1868、1020、1314、3379,2016年调查的样本量分别为2499、1540、2015、1800。

  总体来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以来,我国高中教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高中生在学习的诸多方面优于美、日、韩三国高中生,同时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被采用

  通过纵向比较我们发现,中国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最突出地体现在越来越多地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经常采用“小组研究性学习”的比例由2009年的35.3%增长至2016年的57.5%,增加了22.2个百分点,经常采用“个人研究性学习”的比例由27.6%增长至45.2%,增加了17.6个百分点。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这一教育理念在高中教师中得到了较好的普及和落实。

  比较还发现,教师采取体验式教学略有增长,经常组织校外参观、体验的比例由27.1%增至29.4%,上升了2.3个百分点。体验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亲身参与,强调主动性和情感的体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种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另一方面,中国教师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比例略有减少,经常“照本宣科”的减少了3.8个百分点,经常采用“题海战术”的减少了4.3个百分点,经常提问的减少了5.3个百分点。虽然新的教学方式快速兴起,但传统教学方式的使用未见明显减少。

  网络应用大幅增加,学习习惯越来越好

  纵向比较发现,中国高中生学习的信息化水平大幅增长。经常使用电脑或手机软件学习的比例增长了27.1个百分点,经常上网看新闻的增长了24.9个百分点,经常上网收集查询有关学习的信息或资料的增长了24.5个百分点,经常上网观看教学视频的增长了18.9个百分点。但经常使用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写文章反而下降了2个百分点。

  纵向比较发现,中国高中生“时常带着疑问或好奇心,努力去弄明白”的比例由43.6%增加至53.2%。可见,越来越多的中国高中生表现出对求知过程本身具有直接的兴趣。这种兴趣伴随积极的情绪体验就成为求知欲,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与此同时,中国高中生的课堂习惯越来越好,调查显示,“上课认真记笔记”增加了2.9个百分点,“上课积极发言”增加了10.8个百分点,“上课发愣走神”减少了7.1个百分点;但“上课时睡觉”增加了8.4个百分点,除了美国略有下降之外,日本和韩国高中生上课睡觉的比例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日本增加17.6个百分点,韩国增加31.2个百分点。上课睡觉与睡眠不足有重要关系,亚洲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和各类电子产品的普及都是导致高中生睡眠不足的因素。

  中国高中生的学习习惯也越来越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增加了2.1个百分点,“认真预习、复习”增长了9.2个百分点,“尽量自己思考”增加了7.0个百分点。

  此外,中国高中生采取各种学习方法的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长最多的是“多看参考书”,增加了10.4个百分点,其次是“完全按老师教的学”“将所学的东西自己归纳整理”“将老师教的东西举一反三地练习”,增加比例均不低于7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高中生更加注重学习方法。

  中国高中生在学业求助方面最大的变化是对网络的应用。当学习中遇到困难和疑问时,“上网查询”的比例大幅提升39.5个百分点,求助补习班的老师或家教的增加了8.9个百分点,求助家长的增加了1.7个百分点;“自己看书学”“问同学或伙伴”“放着不管”的,分别降低了15.5、7.6、3.5个百分点。可见,中国高中生不仅学业求助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也越来越善于使用学业求助策略来提高学习效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