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诡异的光”引热议 语文阅读有标准答案吗?
2017-06-14
中国新闻网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2017年高考已落下帷幕,但舆论中的高考话题并未退热。日前,浙江高考语文题中,一篇现代文阅读持续引发网友热议,该文作者一句“标准答案没出来,我怎么知道我想表达什么”,更被媒体称为“高考阅读打败原作者”。

  那么,高考语文阅读题究竟在考查考生哪些能力?语文阅读题目是否应有标准答案呢?

“诡异的光”引热议 语文阅读有标准答案吗?

  截图来自浙江高考语文阅读题原作者巩高峰的微博。

  高考阅读打败原作者?

  ——语文阅读题争议并非个例

  6月7日下午,高考语文考试刚刚结束,浙江卷的一道阅读理解题随即引发网友热议。

  据了解,今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选取了作家巩高峰的短篇小说《一种美味》。文章的写作背景置于物质匮乏的年代,描写了主人公6岁时,一家人第一次喝鱼汤的记忆。该文最大的关注点在于,作者在文末描述称,从锅里跳出来的鱼“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而其中一道题目,正是要求考生评析这个结尾。

  考试结束后,巩高峰在微博中表示“标准答案没出来,我怎么知道我想表达什么”,并发表一篇题为《转发那么多锦鲤却败给一条草鱼,我把29万浙江高考生逼疯了……》的文章,后被外界理解为“高考阅读打败原作者”。

  事实上,从历年高考试题产生的舆论影响来看,有关语文阅读题目的争议并非个例。

  据媒体报道,2011年,福建高考语文阅读题选取了林天宏所写的《朱启钤:“ 被抹掉的奠基人”》,原作者最为纠结的是,题目让考生分析文中两次出现大雨的原因,林天宏对媒体透露,标准答案说了一堆,真正的原因是他写稿时窗外正好在下雨。

  对于这些争议,有网友疑惑,高考语文阅读题的命题思路是否应顺从原作者的本意?考生的个体思维能否得到真正的发挥?高考余温未散,关于语文试题的评判问题再次备受关注。

  “诡异”的试题超纲了吗?

  ——语文教师:没有超越学生的知识范围

  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的巩高峰,近日对媒体讲述了他的写作意图。他透露,《一种美味》的主题是描写苦难,用的是反讽的方式,结尾突然逆转,提示了“美味”的含义有表里两层,一层是鱼的美味本身,另一层是通过这种鱼未入锅的结局,揭示一种在浅层次“美味”之外的思考。

  巩高峰表示,这样的结尾是一种“欧·亨利式”的结尾,带来一种魔幻色彩。

  那么,原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否超出了高考的考试范围呢?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
中国青年报 2021-01-07